含水率低时,土中小于0.005mm的颗粒粘附在粗颗粒表面,颗粒形成近乎球粒堆积结构,击实功只能促使颗粒错位移动,土中孔隙没有压缩和减小,因而干密度较小。当含水率增加一定量时,水起润滑作用,干密度很快增加到第一峰值。而后,随含水率增加,粉粒周围具有了被表面张力支撑的薄水膜,由于表面张力产生毛管压力,使土颗粒彼此拉紧,产生了较大的摩阻力,抵消了部分击实功,减弱了击实移动颗粒的作用,干密度降低。随含水率不断增加,水膜逐步变厚,毛管张力逐渐消失,颗粒移动的自由度增大,击实促使颗粒的重新排列,气体不断被排出,密度逐步增大到最大值(第二个峰值),表现出了砂性土的特征。随含水率继续增高,土中的孔隙水体积不断增加,击实引起的孔隙气压力越来越大,消散了大部分击实功,所以干密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