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270阅读
  • 0回复

[生活百科]元代佛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314811751
 

发帖
551
土币
8707
威望
252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元代佛教,是指元世祖即位至顺帝末年的百余年间(1260—1368)蒙古族在
全中国范围内建立元王朝时期的佛教。为了叙述方便,将元朝未正式建立以前蒙
古时代的佛教也在本文内略加叙述。自十三世纪初叶,元太祖成吉思汗就曾命其
后裔,给各种宗教以平等待遇。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
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奉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帕
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
思连真、乞剌斯八斡节儿、辇真监藏、都家班、相儿家思、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
藏卜、旺出儿监藏、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亦辇真吃剌失思等喇嘛(
《新元史?释老传》)。又终元之世,每帝必先就帝师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
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
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经济特权。

  此外,汉族僧徒与河西回鹘僧,仍受到相当的待遇。元初佛教界一些著名人
物,如耶律楚材、刘秉忠等,或为朝廷所尊信,或居政府的要职,对于当时佛教
的护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且禅宗盛行江南,天台、白云、白莲等宗亦相当
活跃。但对佛教教义未有多大的发扬,仅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僧尼人数之增加,有
甚于过去。而寺院大力经营工商业等,尤成为元代佛教的一特殊现象。

  元代管理佛教的机构,最初设总制院,即以国师为领导。后又设功德使司
(简称功德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称宣政院,扩大管理职权,且
在各路设行宣政院,代替了功德司的事务。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
宣政院管辖。后来到至顺二年(1331)撤销行宣政院,另于全国设立广教总管府
十六所,掌管各地僧尼事务。元统二年(1334),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
院。

  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寺院凡
二万四千三百一十八所,僧尼合计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若将私度僧尼糀
E算在内,恐怕还不止此数。

  元代皇室所建官寺很多。从至元七年(1270)到至正十四年(1354)在京城
内外各地,建有大护国仁王寺、圣寿万安寺、殊祥寺、大龙翔集庆寺、大觉海寺、
大寿元忠国寺等,这些土木费用都很浩繁。英宗至治元年(1321)所建的寿安山
佛寺,铸一佛像曾冶铜五十万斤(即今北京西山卧佛寺的卧佛)。

  随着寺院的兴造,又规定每寺住僧约三百人,于是朝廷将大量田地给与寺院。
例如,中统初(1260)给庆寿、海云二寺地五百顷。大德五年(1301)给兴教寺
地一百二十顷,上都乾元寺地九十顷,万安寺地六百顷,南寺地百二十顷。皇庆
初(1312)给大普庆寺田八万亩,崇福寺河南地百顷,上都开元寺江浙田二百顷,
普庆寺山东益都田七十顷。至正十二年(1352),建清河大寿元忠国寺成,以江
浙废寺之田归之。据大略统糀E,自世祖中统二年(1261)到至正七年(1347),
前后共给寺田三千二百八十六万一千亩(《续文献通考》卷六)。这些寺院土地
的主管机构是太禧宗禋院。各寺都设有总管府、提举司或提领所来经管业务。其
一寺的田地散在各路的,便就各地设立主管机构。如大护国仁王寺,有襄阳、江
淮等处营田提举司、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大承华普庆寺,有镇江、汴梁、平江
等处稻田田赋提举司。大承天护圣寺,有平江善农提库司、荆襄等处济农香户提
举司、龙庆州等处田赋提领所等(《元史?百官志》)。

  元代寺院经济成了畸形的发展。因为寺院在拥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大力从
事商业和工业。当时各地解库(当铺)、酒店、碾磑、湖泊(养鱼场)、货仓、
旅馆及邸店(商店)等,很多是寺庙所经营。如皇庆初(1312)给与大普庆寺腴
田八万亩外,还有邸店四百间,即其一例(《陔馀丛考》卷十八)。其在工业方
面,如开采煤炭和铁矿,也有寺僧参加。成宗大德元年(1297)有禁权豪僧道擅
据矿炭山的命令(《元史?成宗纪》)。仁宗延祐三年(1316)于山西五台山灵鹫
寺置铁冶提举司(《元史?仁宗纪》二),这也是前代寺院所无的经济活动。还有
银矿的开采虽非寺院直接经营,而其收入却归寺院所有。如至顺元年(1330),
闻蔚州广灵县地产银矿,文宗即令中书太禧院派人经营,而以其所得归大承天护
圣寺(《元史?文宗纪》三)。寺院的工商业经营,当然和政府赋税收入有关。政
府对于寺营的解库,有时禁止,有时命其纳税。而政府对于各处住持僧人将常住
金谷掩为己有,修建退居私宅,开设解库,也有禁令(见《元典章》卷三十三)。
至元三十年(1293)曾命僧寺之邸店、商贾舍止(旅馆),其货物照章纳税(《元
史》卷十七)。其后更时有明令,使僧道为工商者纳税。特别是诸河西路僧人有妻
子者,当差发、税粮、铺马、次舍,与庶民同;以防止当时富户冒为僧道,规避
差役(《元史?刑法志》卷一百零三)。

  元代没有大规模举行官刻藏经的事,这是因为大都(今北京)弘法寺原来已
有金代刻成的大藏经版,世祖至元中曾重加校订,成为元代的弘法寺大藏(当时
有《弘法入藏录》,今已佚)。至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更召集汉藏大德僧人
学士等对勘汉藏两种大藏经的异同,编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此外,民
间私刻的藏经也还有几种版本。先是杭州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白云宗僧徒于至元
中募刻了大藏经版一副,约六千卷,此即通称的普宁寺本。稍后,在成宗大德年
间(1297—1307),宋末创刻未完的碛砂版藏经继续雕刻,至仁宗至治末年(约
1323顷)完成,共六千三百余卷。又在大德十年间(1306),松江府僧录管主八
从弘法寺大藏中选出南方各种藏经刻版所缺之秘密经类等,刻成二十八函,约三
百一十五卷,以为普宁寺版和碛砂版的补充。管主八还于大德六年(1302)以来
刻成西河字(西夏文)大藏经版一副,共三千六百二十卷,并印施三十余部于各
地。又白莲宗复兴而传入福建之后,也于仁宗延祐二年(1315)在建阳县发起开
雕毗卢大藏,得到当时福建行省长官亦黑迷失的赞助,担任了劝缘主,但只刻成
《般若》、《宝积》、《华严》、《涅槃》四大部,今福州鼓山和山西太原崇善
寺还存有它的一些印本。至于蒙、藏文大藏经亦于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
由嘉漾在内地和西藏地区分别刻成版片,但印本久佚。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首推帝师帕思巴(1239—1280)。他在至元六年
(1269)曾受命为蒙古族制造文字,进号大宝法王。他曾说出《根本说一切有部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一卷。后来又为世祖太子真金讲《彰所知论》。其著名弟
子有胆巴、阿鲁浑萨里、沙罗巴、达益巴、迦鲁纳答思等。

  胆巴(?—1303),藏族人。幼年依止帕思巴,被命赴国外学习梵典。中统
间(1260—1264)帕思巴荐之于朝廷,号为金刚上师。因不容于宰相桑哥,被谪
于潮州,后召还。寂后进号帝师。

  阿鲁浑萨理(1245—1307),维吾尔族人。从帕思巴修学,旁通一些民族语
言并汉文经史百家之学。帕思巴回西藏时,携他同行;后荐之于朝廷,官至集贤
馆学士、平章政事。

  沙罗巴(1259—1314),西域人。幼从帕思巴剃染为僧,学诸部灌顶法。他
能操一些不同民族的语言,尤精通藏文,任世祖和帕思巴之间的译人。他译有帕
思巴《彰所知论》二卷、《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二卷、《佛
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
经》各一卷。后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所译经典都雕板流通。

  达益巴(1246—1318),师事帕思巴十三年,帕思巴回西藏时,他送到甘肃
临洮,又亲近其地学者绰思吉十九年。武宗即位,召问法要,寂后谥祐圣国师。

  迦鲁纳答思,维吾尔族人,通达佛教及诸民族语言。他被荐入朝后,世祖命
他从帕思巴学习佛法和藏文,期年而通。他曾用维吾尔文翻译梵文和藏文的经论,
世祖命锓版,散给诸王和大臣。

  此外,还有必兰纳识里(?—1331),是帕思巴死后仕于元朝的维吾尔族学
者。他精通佛教三藏及诸国语言。皇庆中,受命翻译梵文经典。西域各地送来的
文书,都由他翻译。至顺二年(1331)给以国师之号。他用蒙古族文字译了汉文
的《楞严经》,梵文的《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和藏文的《不思议禅观经》等,皆行于世。

  元代的禅宗,北方有金代万松行秀、雪庭福裕一系的曹洞宗师、与海云印简
一系的临济宗师。南方则有云峰妙高、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元叟行
端等著名临济宗匠,传持禅学。

  万松行秀(1166—1246),在金代极有盛名。他撰有评唱天童正觉《颂古百
则》的《从容录》六卷,与当时江南的天童如净并称为曹洞宗二大宗匠。他的及
门弟子有雪庭福裕、林泉从伦、全一至温及居士耶律楚材等,而以福裕的法嗣繁
衍最盛。

  耶律楚材(1190—1244),出身辽的皇室而仕于金,后来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他从万松行秀参禅三年,得到印可,号湛然居士。他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时,致
书请行秀评唱天童正觉的《颂古百则》,行秀即在燕京报恩寺内从容庵撰出,楚
材为作序刊行,即后来有名的《从容录》(《从容录序》)。

  海云印简(1202—1257),曾为忽必烈讲说佛法并传戒。他重兴真定临济寺,
时人称他为临济中兴名匠。嗣法者十四人,有语录曰《杂毒海》。元代著名政治
家刘秉忠,就是他的弟子。

  刘秉忠(1216—1274),原是云中南堂寺僧人,名子聪。印简应忽必烈之召
赴蒙古,途经云中时,闻他的才名,约之同行,很受忽必烈器重。印简南还,他
遂留于行帐,参决军政大事,后恢复本来的刘姓,命名秉忠。世祖即位时,他起
草的朝仪、官制等一切典章,成为元朝一代的政治制度。遗著有《文集》十卷。

  当时南方,自南宋以余杭径山、临安灵隐等为禅宗五山小刹后,禅门宗匠辈
出,其代表人物有:

  云峰妙高(1219—1293)于至元十七年(1280)住径山,时教家大毁禅宗,
妙高与一、二同志入京力争。和教僧仙林论辩得到胜利(《佛祖通载》卷二十二)。

  雪岩祖钦(?—1287)得法于径山无准师范。历主潭州尤兴寺、湖州光孝寺,
最后主江西袁州仰山,人们称他所住的地方是法窟。他的语录力说儒释一致。有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行世。

  高峰原妙(1238—1295),从雪岩祖钦问道,后入临安龙须山力参。又至天
目西峰狮子岩隐居,常设三个疑问(三关)勘验学者,时称“高峰古佛”,有语
录行世。

  中峰明本(1263—1323)是高峰高足。他有时住庵,有时住船,到处称其所
居为“幻住”。丞相脱欢和翰林学士赵孟等多从他问法。仁宗时高丽王子王璋特
往参谒,明本作《真际说》开示之。遗著有《幻住庵清规》、《山房夜话》及
《语录》等,收于《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元代编入大藏经中流行。嗣法弟子天
如惟则、千岩元长等,皆为宗匠。

  元叟行端(1255—1342)和天目中峰同时,阐扬大慧(宗杲)门风于径山,
名闻京国。门下人材甚盛,楚石梵琦,梦堂昙噩是他的高足。有《语录》行世。

  一山一宁(1247—1317)是南海普陀山的名僧。大德三年(1299)奉成宗命
持诏书使日,住镰仓建长寺、圆觉寺及京都南禅寺等处。寂后,给以国师之号,
称一山国师。其所传禅学称一山派(《元亨释书》卷八)。

  此外,天台、华严、慈恩、戒律诸宗,仍余绪未绝。如天台宗的湛堂性澄、
玉岗蒙阔、浮休允若、大用必才、绝宗善继等;华严宗的仲华文才、大林了性、
幻堂宝严、丽水盘谷等;慈恩宗的普觉英辩、云岩志德、吉祥普喜,以及律宗的
光教法闻等,都是当时各宗硕果仅存的学者。

  湛堂性澄(1253—1330)从佛鉴铦(音先)学天台教观,弘法于杭州演福寺。
至治元年(1321)应召入京,校正大藏。著有《金刚经集注》、《弥陀经句解》
等行世。蒙润、允若、善继等,都出其门下。玉岗蒙润(1275—1324)从古源、
湛堂等受业,盛弘《法华》于杭州。晚年隐居龙井白莲庵,率众修法华三昧,著
有《四教仪集注》,为台宗学徒入门书。浮休允若(1280—1359)从大山恢学天
台教仪,后依湛堂于南天竺寺,极受器重。他的风度严峻,被称为僧中御史,著
有《内外集》。大用必才(1276—1343)从蒙润受教,遂嗣其法。至正二年(13
42)大弘天台教于杭州。著有《法华》、《涅槃》诸经讲义。绝宗善继(1286—
1357)为湛堂法嗣,历住天台荐福、能仁等寺,阐扬《法华》三大部教义,晚年
专修净业。他的弟子如玘是明初的名僧。

  仲华文才(1241—1302)是元代华严名僧。他讲授经论,主张通宗会意,视
语言文字,不过糟粕而已。世祖命为洛阳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后为五
台山佑国寺开山第一代住持,署真觉国师。了性、宝严等是他的高足。所著有
《华严悬谈详略》五卷、《肇论略疏》三卷、《慧灯集》二卷(《佛祖通载》卷
二十二)。大林了性(?—1321)历游诸方讲席,学贤首教,后从文才至五台,
备受启迪。当时喇嘛受朝廷尊宠,所有名僧莫不抠衣接足,乞其摩顶,谓之摄受;
了性惟长揖不拜。寂后谥曰弘教。幻堂宝严(1272—1322)是文才的嗣法弟子。
文才三坐道场,他都随从。后住普安、佑国二寺,与了性大弘《华严》教义(
《大明高僧传》卷二)。丽水盘谷的师承不明。他一生好游名山。诗名著当世。
世祖的附马高丽王子王璋,请他讲演《华严大意》于杭州慧因寺,备致礼敬。有
《游山诗集》三卷行世(《大明高僧传》卷一)。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
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
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他被选为讲主,开讲《法华》、
《唯识》等疏,号佛光大师。吉祥普喜通达《唯识》、《因明》诸论,也是江淮
御讲所的讲主之一。当时云南僧端无念为《唯识》名家,曾和普喜辩论《唯识》,
对他的造诣极为倾服(以上见《大明高僧传》卷二)。

  光教法闻(1260—1317)是元代唯一律师。他从温公受学《法华》、《唯识》
及《四分律》。帝师亦怜真请他讲《般若》,指授《因明》要义。后被召居京师
大原寺、大普庆寺。当时从他受戒的僧俗很多,号光教律师(《佛祖通载》卷二
十二)。

  元代佛教在传统的各宗以外,江南还有白云宗、白莲宗等教团。这两家都起
源于宋末,都提倡念佛,励行菜食,只是白莲宗许有妻室为异。白莲宗是宋苏州
延祥院沙门子元所倡。子元自称白莲导师,其徒号为“白莲菜人”。此宗因发展
迅速,遭受“妖妄惑众”之嫌,子元被流放到九江,教团也被解散。后来小茅阇
黎纠集信徒,重新倡导,但他的见解就差远了(《释门正统?斥伪志》)。另外,
白莲在被禁以后,由于优昙宗主普度的活动,在庐山得到复兴。普度所著《庐山
莲宝鉴》旨在显彰子元的教义
破斥当时彰德朱慎宝、广西高仙道等附托白莲的异
说。至大三年(1310)他亲自入都,呈上白莲宗书,进行白莲宗的复兴运动,因
而得到宣政院的认可。以后,一般遂以白莲教中得到朝廷认可的称为正宗,未得
到认可的称为邪宗(明果满编《庐山复教集》)。

  元代的佛教艺术有好些特色。特别是由于帕思巴等弘传西藏地区流行的密教,
使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起了一大变化。尼泊尔著名的佛像工艺家阿尼哥擅
长画塑及范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帝师帕思巴在西藏地区建黄金塔,阿尼哥
和尼泊尔一批匠人到了西藏。帕思巴因他技术优异,命他监工。塔成以后,即从
帕思巴出家,相随至北京。最初奉命修补了明堂的针灸铜像,京师金工都佩服他
的巧妙。至元十五年(1278)还俗,授大司徒,领将作院事。两京(大都和上都)
寺观之像,都出其手(《新元史.阿尼哥传》)。其他自西藏地区和蒙古地区来的
工匠,如塑造大圣寿万安寺佛像大小一百四十尊的禀搠思哥斡节儿八哈失,塑造
青塔寺四天王像助手阿哥拨,铸造玉德殿三世佛、五方佛等鍮石像,又制造文殊、
弥勒布漆像的诸色人匠总管府总管杂儿只,及奉文宗皇后命铸造八臂救度母等鍮
石像的八儿卜等,多是阿尼哥的徒弟(《永乐大典》本《元代画塑记》)。

  从阿尼哥学塑梵像最矨E绝艺的是汉人刘元。至元七年(1270)世祖建大护国
仁王寺,求造梵天佛像奇工,刘元被荐见阿尼哥,从学西天梵像,遂成绝艺。元
朝两都名刹的塑土、范金、抟换(即夹纻漆像俗称脱沙)为佛像,出于刘元之手
者,皆精绝无比。官至正奉大夫秘书监卿。后人称为刘正奉(虞集《道园全集?刘
正奉塑记》)。

  阿尼哥、刘元一派以前的佛像手法称为汉式佛像。自阿尼哥始称为梵式佛像。
这种梵式佛像,不但盛造于北方寺刹,现今南方杭州也有一些遗迹。如著名古刹
灵隐寺前飞来峰岩壁上的几百尊佛像,就是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287—12
92)之间所凿造的梵像。

  元代僧徒的著述,虽不及唐宋之盛,但如禅宗僧徒行秀的《从容录》、明本
的《中峰广录》、普度的《莲宗宝鉴》、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庆吉祥的
《至元法宝勘同录》、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觉岸的《释氏稽古略》等,都
是一代的要著。

  元代僧人中以诗文著名者颇多,如明本、行端、祖铭、栯 堂、大??、宗衍
、子庭、本诚、子贡、圆至、实存、善住、大?、清珙、至仁、惟则等皆是(以
上各人的作品都收入清代顾嗣立编的《元诗选》)。

  明本为著名禅僧,作有船居、山居、水居(住水边)、鄽居所谓《四居诗》
数十首,为世传诵。行端亦宗门名匠,尝拟寒山子诗百余篇,自号《寒拾里人稿》。
栯 堂益为大慧杲四世法孙
有《山居诗》四十首流传于世。清珙居吴兴霞雾山,
禅余作《山居吟》,其章句精丽,有《石屋珙禅师诗集》。圆至字天隐、大?字
笑隐、本诚字觉隐,诗名相埒,当时称为“诗禅三隐”。圆至善为古文,所著《
牧潜集》,雅丽可诵。明姚广孝谓元代僧人的文章,虽三隐并名,应推天隐为第
一(见姚广孝《牧潜集序》)。大?为南京龙翔集庆寺开山第一代住持,校正《
敕修百丈清规》,为禅门定式。说法之余善为文,著有《蒲室集》十五卷。本诚
后名道元,居吴下,善诗并工山水绘画,有文集行世。大圭为文古雅,诗尤有风
致,著有《梦观集》。善住字云屋,著有《谷响集》。子庭善口辩,有诗名,平
生好游,著有《不系舟集》。这些都是元代特出的诗僧。

(林子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