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土友关注注册考试,我也就的注册考试之路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我本科是学习桥梁工程的,2002年就毕业了,当时业界觉得岩土和地下工程是土木的未来,于是上研究生开始,我就把专业定位为岩土和地下工程,自然作为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注册土木工程师的向往和论坛中各位土友的心情是一样的,下定决心要取得这个执业资质。
2006我以149分的成绩通过了基础考试,根据年限的原因,我于2008年第一次参加专业考试,由于规范资料准备不足,败走滑铁卢:
(基础考试)上/(专业知识)上 成绩: 45
(基础考试)下/(专业知识)下 成绩: 52
(专业案例)上 成绩: 16
(专业案例)下 成绩: 32
合格情况: 不合格
2009年卷土重来,将必备的规范基本购置齐全,潜心备考,同时我也报考了一级注册建造师(建筑工程),两次走出考场后都以为自己肯定可以考过。最后成绩出来后,建造师报四过三,建筑实务92,差4分合格,其后的打击更大,岩土工程师考试成绩如下:
(基础考试)上/(专业知识)上 成绩: 63
(基础考试)下/(专业知识)下 成绩: 66
(专业案例)上 成绩: 26
(专业案例)下 成绩: 30
合格情况: 不合格
2010年的开头两个月充满着沮丧和自省,平时工作也很忙,晚上加班加点付出的努力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心里一直在纠结是否要再坚持考下去。有一天,做完运动回来,随着满身流淌的汗水,心里释怀了很多,觉得自己的专业应用越来越多,注册考试只是一个过程,自己努力,考试的成绩自然会体现自己的专业素质。于是又报考了建造师最后一门实务(建造师实现考试科目两年一个滚动周期)和岩土工程师。经过大半年的刻苦学习,最近建造师的成绩出来了(暂无合格标准),得了101分,超过以往线5分,考虑到考试合格线的严肃性(是否调分,建造师论坛的热门讨论话题),应该是顺利通过;昨天的岩土工程师考试成绩如下:
(基础考试)上/(专业知识)上 成绩: 65
(基础考试)下/(专业知识)下 成绩: 60
(专业案例)上 成绩: 34
(专业案例)下 成绩: 44
合格情况: 合格
2010年我可以获得了三个证书: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一级建造师证、岩土工程师证,应该来说,这些年走的辛苦,却也收获颇丰,我把这个考试过程写出来,主要是想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对与不对,请各位土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端正考试的态度,其实注册考试应该是一个专业水平的认证,考试的本身不是说拿一个证,拿到单位去收点银子(当然能变化为生产力也乐见其为),最好的状态是考试过关,专业进步。许多年像我等未考过的不要气馁,付出自有回报,总有一天你会考试通过的,毕竟不是世界末日。一次考试挂冠的,首先向你表示祝贺,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一流,但请记住,土木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行业,更多的是一门手艺活,工作中的谦虚谨慎是帮助你另一个起航的重要保证。
2、注重信息对称,2008年第一次参加注册考试,我只有一本规范合订本和一本工程地质手册和一本复习参考书就去参加考试了,什么铁路规范、公路规范都没有,上面的成绩也证明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2009年,我准备了铁路规范、公路规范、李彰明(中山大学)主编的复习资料,题目是做了两遍,规范基本上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以为自己是考试过关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2010年我只是多买了一本书,就是刘兴录主编的历年真题,这个对于考试技巧而言,非常重要,我反复做了两遍,成绩也就如上面,专业案例我拿了78分。这次考试我有点小失误,就是第一天(基础考试)下/(专业知识),由于我没有下载相关的工程相关法律和注册资质要求的资料,这一块就没有得到多少分,全凭建造师的建筑法规的记忆蒙的,事实上,蒙是不能糊弄分数的。当然上上论坛、看一些经典土力学教材也是保持信息对称的关键。
3、专心备考,对于大多数土友而言,考试通过没有其他,唯有勤奋,2009年由于要考试两个注册,我一般是早上7:00起来到办公室看一个半小时的一级建造师四门功课,白天上班(那一年工作考评优秀),晚上复习岩土考试,一般都是到11点,在家里有个习惯不好,边上开着电视,边看书边看电视,累倒是不累,但成绩也说明一些问题。2010年,不得不提一下我老婆对我考注册的支持,强行把我赶到房间里去学习,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白天不在家,晚上也说不上几句话,她在客厅看电视或学习,有时还端茶递水伺候,弄得我也挺不好意思的,有时候看得郁闷处,心情不免烦躁,想到老婆的支持和远在故乡双方父母的叮嘱挂念,又静下心来,再看两道题。到了后期,基本上就书不离手了,不过也要奉劝一下大家,考试复习和工作的平衡一定要协调好,宁愿晚上加班看书也不要给单位和领导添麻烦,因为最后被麻烦的还是自己。
4、专业训练,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复习资料,对于应考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感觉是也要加上平时的专业训练和生活常识判断,2010年有一道题求土压力,几乎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就可以解答,就是力的平衡,而用土压力公式,一来费时,二来结果不一定精确。有的土友是专门做岩土勘察设计的,接触案例比较多,可能要占到一点便宜,但也不一定。如果没有这种便利条件,我建议大家对论坛中相关悬赏的帖子进行回答和思考,这样对培养岩土素质有非常大的帮助,自然过了注册以后,能够做到名符其实。
最后以一副对联送给考试的土友们和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壶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横批: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