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4.5条(强条)如下: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粗和加密。 W.nr&yiQ
qCy
SL lp0
1eOQ;#OV
|-`-zo4z
然后引述该规范条文的说明如下:本条在保证桩基安全方面是相当关键的。桩基理论分析已经证明,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最易受到剪、弯损害。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许多桩基的实际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在采用m法的桩身内力计算方法中却无法反映,目前除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桩身受力情况外,还没有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保证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本条的要点在于保证软土或液化土层附近桩身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B\k"
j2s{rQQ
#n.XOet<\
<2t%<<%
对现场灌注桩,直接按规范条文的要求,在液化土层范围内“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粗和加密”,完全没有实操上的困难。 ,'%*z
?)2;W
pM}n)Q!{3"
$Gs|Z$(
我的问题是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如何满足该条规定?毕竟管桩是工厂批量生产的,出厂的桩管只要符合国标《先张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就可以,通常配筋都是一样的,难以满足规范的要求。对普通的工程,也难以要求施工单位对同一根桩上部用配筋较多的AB型桩管、而下部用配筋较少的A型桩管,普通的施工单位管理很可能跟不上。 Jv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