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003阅读
  • 1回复

[转载]张家口至集宁铁路开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ihai1984
 

发帖
184
土币
11
威望
138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9
来源:人民铁道报     时间:2011.05.09

  伴着春天的气息,喧天的锣鼓声尽情抒发着草原人民的幸福期盼:4月28日,张家口至集宁铁路开通仪式在集宁南站隆重举行。

  从这一刻起,作为国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张家口至集宁铁路为内蒙古大草原至京津冀地区再添一个新的铁路出口,对于畅通内蒙古自治区出区达海通道、完善路网建设、缓解京兰通道运能紧张和拉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一刻起,集宁至张家口运输距离较现行经大同至张家口的运行径路可缩短126公里,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减少2个多小时。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交通基础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战略基地和资源大省,交通基础建设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能否支援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次开通的张家口至集宁铁路,位于华北北部,线路呈东西走向,线路东端始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南站,利用既有京包铁路至孔家庄站,在孔家庄站西侧完成张集线与京包线客货疏解后,向西经河北省万全县、尚义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在新建古营盘站接入京包线,改造既有京包线引入集宁南站,线路全长178.08公里,新建万全西、小蒜沟、友谊水库、兴和、庙梁、西土城、古营盘7个车站,改建孔家庄、集宁南2个车站。

  张集铁路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工程建设以来,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和各地方政府给予铁路建设有力支持。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呼和浩特铁路局与广大铁路建设者密切配合,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反复研究和完善各项施工安全措施,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安全应急预案演练、设计复查、专家风险评估等方式和措施,集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力保工程安全优质。

  其中,张集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旧堡隧道,是全路在建隧道中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隧道。隧道全长9585米,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破碎,裂隙水发育丰富,张集铁路施工难度大,施工期间发生突泥、塌方、溜塌140余次。针对旧堡隧道进出口方向出现的突水、围岩破碎等问题,铁道部建设司、鉴定中心、工管中心以及呼和浩特局建设处、质量监督站、工务处抽调技术专家进行论证指导,破解施工难题。旧堡隧道于2010年12月14日上导贯通,于2011年2月20日实现全断面贯通。无砟轨道于3月14日顺利合拢贯通,比铁道部确定的工期节点提前一天。4月7日,长钢轨铺设、焊接、锁定完成。至此,旧堡隧道洞内工程全部结束,攻克了张集铁路的最后难关。

  张家口至集宁铁路开通前,按照铁道部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呼和浩特局下发 《关于做好张集线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在该局各业务处组织下,由设备接管、施工、监理单位和蒙冀铁路公司四方签认建立问题库,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对张集线进行了全面认真的静态检查验收。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局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全局的捣固、稳定设备,从2月24日到4月11日,对张集铁路进行轨道精调和线路精整。

  随着张家口至集宁铁路的开通运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能源、化工等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升级,拉动铁路沿线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张家口至集宁铁路的开通运营,内蒙古自治区与毗邻兄弟省份河北的联合、协作将全面加强。河北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将密切港口与腹地的联系,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随着张家口至集宁铁路的开通运营,能源大区内蒙古自治区将更快地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全面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特约记者 李若鹏)

真理是本构,现实环境和历史环境是边界和初始条件,决策就是其数值解!http://jihai1984.blog.163.com
离线xiaotao_10

发帖
580
土币
1676
威望
2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05
以后出去就方便多了
山里的孩子告诉大家:面朝大海才知道今天的海风很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