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头一个模型是,冠梁700*700,内支撑700*600,内支撑底和冠梁底同高。 rkP4<E-M
在理正整体计算的第一项方案设计中,我应该怎么弄? _H/67dcz,
冠梁层标高是指冠梁中心线的标高?还是冠梁顶的标高? UJ9q-r
而内支撑的高度又不能与冠梁层的高度一样,更不能超过。 $KH@,;Xz
如果全是按中心线标高算,冠梁层-0.35,而内支撑-0.3显然不行吧,就是设置撑-0.35也不可以。 w2KWa-BO
如果冠梁层标高设置在0.00,内支撑设置在-0.3?? w+3>DEfz
^VC7C~NZ!M
我暂时是按照后者去做的。但是这样还有问题就是,后面布置内支撑的时候,理正提供了两个层面,一个冠梁层0.00,一个第一道内支撑层-0.30。 eTT^KqE>&
这样我还能实现内支撑顶和冠梁顶同高的模型设定么? $ #t|(\
布置的时候,是不是,冠梁布置在0.00层,内支撑以及立柱布置在内支撑层-0.30? u[:
P
"sSjVu
还有立柱的问题,立柱的立柱底标高是取基坑低还是立柱桩底的标高? kYmo7
如果去立柱桩底,统一数检就会提示立柱底部标高超出基坑深度范围。不过还可以继续计算,只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我就不知道怎么判断了。 a]{uZGn@i
Bd.Z+#%l"
边界约束的问题,我看理正说明书中说,一般情况下不用设置约束,而我的内支撑是钢硂结构,立柱基坑面以上部分是钢格构柱,这样的话,内支撑与立柱的节点是什么形式的约束,是刚性的么(即全固定)?钢硂内支撑和冠梁的节点以及冠梁的角点应该是刚性节点吧?这种情况下我需要设置约束么? O'@m4@L
Y)5)s0}
还有荷载问题:单元计算时,我设定超载是15的,在整体计算中,就是内支撑布置阶段,我的荷载要怎么加? B5
tx f.
是冠梁和内支撑上均设置15的超载?还是就冠梁上加而内支撑上不加? 3[iSF5%V*p
(实际设计中,要求内支撑不作任何载重的基础) widI
s[
)
`Q+i-y
不好意思,还是一堆的问题,劳烦坛里高手解惑!十分感谢! ZtKQ]jV&@
g8rp|MOH
<XY;fhnB
Y]M^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