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勘察项目管桩施工,刚开始静压法造成邻近建筑物地坪开裂。
[0d-CEp[ 为防止挤土效应扩大,就在施工场地和已有建筑物之间施工500mm直径的应力释放孔,深度20米。
o(?VX`2" 继续施工桩基,结果在建筑物地坪上出现横向的裂缝,按说裂缝应该是垂直与挤土方向才算合理,那么这样平行于挤土方向的裂缝是为什么呢?
>cBGw'S 画了一个示意图:
HKq2Js 请各位同业解释。
XhQw+j~1. 2012.1.14。以前的示意图是听同事描述的,昨天自己去了现场,天黑了大概了解下情况,补充说明一下:
W\nHX I 1、地层结构:1-6米主要为普通的粘性土,2.5-6米为淤泥质粘性土;
`wP/Zp{Hy 6-10米为硬可塑粘土;
M@',3 10-19米为可塑~软塑粘性土;
\.K\YAM< 19米以下为硬可塑~硬塑粘土。
./7&_9|< 2、桩型:高层部分25米长的600mm预制管桩,裙楼500mm管桩,静压施工。
j|3g(_v4W 3、施工情况:长桩先施工,每天施工25根。
;,Of\Efc| ~ >&I^4 ({D}QEP 4、上图,画的示意图,尽量说明情况:
MLkL.1eGSb 桩基施工一部分发现有挤土现象后开始打释放孔一排,靠东侧的释放孔是桩基部分施工后打的,靠西侧的释放孔是桩基施工未到该区域前打的,现场看释放孔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变形,说明打桩挤土作用客观存在;在最靠西侧的几个孔没有变形,说明距离桩基施工区域较远的位置挤土作用轻微。在场地北侧围墙出现三条宽约1~2cm的裂缝,确定和打桩有关。南侧围墙没有裂缝,但围墙南侧的东西向道路出现两条平行于挤土方向的裂缝1、裂缝2,已有建筑物内沿一排柱子出现南北向裂缝3宽约0.5~1cm,在东侧墙下有南北向裂缝4。在建筑物入口的台阶上出现垂直挤压方向的裂缝5,缝隙沿路边石发展,明显看出入口地坪有凸起,在室内有地板凸起。由于没有进一步更精确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所以看不出建筑物的柱子、墙体变形情况。
5、个人初步分析主要有这些原因造成:
A、地质构成原因,地层属长三角区域特征,粘性土为主,2.5~6m有饱和软土分布,下卧层硬可塑粘土,透水性差,沉桩容易造成很大的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6米以下为硬可塑粘土,强度较高,对土体的侧向移位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以主要是浅部软土容易产生不排水剪切破坏,受管桩挤土作用发生侧向移位和邻近地表拱起,这种变化应该说主要发生在6米以上的软土层内;
B、南侧已有建筑采用桩基础,荷载相对较大,对浅部软土的侧向移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地面拱起就会较大,所以在建筑物内部出现的裂缝定性为主要由于挤土拱起造成的,特别是没有厚重的基础底板和上部荷载的室内地坪,而纵向裂缝的发生看似不合情理,实质是受基础限制产生的,柱下分布有基础梁,地面拱起就沿地梁出现裂缝。
C、桩基施工速度过快,600mm管桩比500mm管桩体积大40%,尽管以前常见的500mm管桩挤土作用较大,但600mm管桩的挤土作用更加明显,加上软土地区过快的桩基施工,造成比平时大的多的挤土效应。
6、采取的措施:
A、在桩基施工的一部分时,在施工场地和建筑物之间施工释放孔(工作已做);
B、减慢施工速度,保证每天沉桩数量最多10根,压桩过程速度放慢,同时加强观测邻近地表隆起和裂缝发展情况。
C、视情况,必要时桩位予取土,减少挤土量。
---------------------------------------以上只是个人初步意见,由于依据不足,经验有限,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望同业多发表看法。谢谢。
N*_/@qM> a N1D6D$s 0 K> c8r8! I}6DoL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