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896阅读
  • 12回复

[急切求助]按照朗肯理论求主动土压力的一点疑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iemonkey65
 

发帖
585
土币
39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2-19
于海峰的《培训教材》328页,双层土的主动土压力公式1.3.38用于计算下层填土表面高程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为:
P'aH1=r1*H1*Ka2
这里为什么是Ka2呢?
个人认为应该是Ka1啊,相当于第二层土顶面上加了一个均布荷载!
求高手解释一下书中的Ka2的含义
每一出手,必充满自信
离线lyp2012

发帖
72
土币
425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2-19
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上,主动土压力要突变。此例:上层土下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1,下层土上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2。
离线wangliji008

发帖
648
土币
525
威望
89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2-19
不同土Ka不一样,求那层就用那层的
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而是原因!
离线jiemonkey65

发帖
585
土币
39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2-20
谢谢楼上两位!
每一出手,必充满自信
离线jiemonkey65

发帖
585
土币
39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2-20
回 1楼(lyp2012) 的帖子
lyp2012: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上,主动土压力要突变。此例:上层土下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1,下层土上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2。 (2012-02-19 21:45) 

谢谢,能给解释一下主动土压力如何突变么?
每一出手,必充满自信
离线shr0329

发帖
637
土币
3215
威望
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2-20
路过
离线nmgnewsun

发帖
1299
土币
3029
威望
5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2-20
理论是错误的,
但考试要这样考。
规范是这样编。
愿意看到新的技术
离线nmgnewsun

发帖
1299
土币
3029
威望
5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2-20
回 1楼(lyp2012) 的帖子
lyp2012: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上,主动土压力要突变。此例:上层土下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1,下层土上表面主动土压力=r1*H1*Ka2。 (2012-02-19 21:45) 

考试和规范是这样的。可以得分。
但实际上是错误的。
岩土理论错误很多,而且很离谱。那些“专家”也无动于衷。
愿意看到新的技术
离线qingk0318

发帖
143
土币
5286
威望
2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2-20
因为你要求解的土压力是在分界层上的:分界层上面属于土层1,用的是Ka1,下面属于土层2,用的是Ka2,所以土压力分布图在分界层上发生突变。
离线jiemonkey65

发帖
585
土币
39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2-20
回 7楼(nmgnewsun) 的帖子
nmgnewsun:考试和规范是这样的。可以得分。
但实际上是错误的。
岩土理论错误很多,而且很离谱。那些“专家”也无动于衷。 (2012-02-20 14:48) 

非常感谢
每一出手,必充满自信
离线nmgnewsun

发帖
1299
土币
3029
威望
5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2-20
       主动土压力的理论结果来源。
    1、主动土的破裂角的依据是,假设没有粘聚力的单一土体。这时可以按照经典力学,对不同的假设直线破裂角进行力学分解,然后对这个函数进行求导计算得到极值,这样的破裂角是45+a/2。
    2、在理论上的验证,是用水洗后的干砂,再风干扬砂。这样基本上可以和实验相符。
    现有的各种计算边坡压力的理论,把这个破裂角及由这个破裂角得出的主动土压力,当成一个现成的结论,然后直接对各种按照线性相加,计算,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对于实际的土体而言,除了内摩擦角,还有粘聚力,粘聚力对破裂角是有影响的。比如,破裂角不同,那面积就不一样,总粘聚力当然也不一样。
    3、如果按照1的方法,把粘聚力也列入到土体的力学函数中,再用一阶倒数求极值,那所的的破裂角,是比较复杂的,和边坡的高度以及粘聚力相关,但所得结果绝对不是45+a/2。
    4、即使是完全没有粘聚力的土体,假设上下两层土体的内摩擦角不一样,这时还是应该从最原始力学分解出发,把两个力学的函数相加后,在用导数的方法求解极值。这个也比较复杂,但结果和直接用土压力的结论,当然不同。最终实际的侧压力,和h1,h2,及各自土层的内摩擦角有关。
    在土体的分界面上,是不会产生侧压力突变的。计算产生侧压力突变的原因,是由于理论的错误应用及推广所造成的。
    按照本文的方法去求解,估计那些“专家”都不会。
愿意看到新的技术
离线文氏物语

发帖
231
土币
301
威望
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2-20
学习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