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Vc2YH
一工程场地:地下水水位深度7m,0-6米,稍湿粉质粘土,承载力120;6-13m,饱和粉土,粘粒含量11%,Ip为10.5左右,饱和度105%,软塑,承载力80,严重液化;13m以下,中密卵石,承载力500。拟建工程为7层小学教学楼,地下一层,地下室底板埋深5m。 ^)| tf\4
工程原设计基础形式为预制打入桩。施工开始后,基坑挖开以后,发现坑内分布有300多根旧建筑物的预制桩(查档案后为1993年左右施工的,预制桩打入卵石层),旧桩为群桩。这样一来,有很多新设计的桩和旧桩冲突。而且施工单位认为新桩打不下去。 ~rXLb:
于是建设方组织了几次专家会进行论证,起初有部分专家建议利用旧桩,但最后,专家认为旧桩不能保证,应该凿除,不可利用。将基础改为筏板,筏板下做1.0m的垫层。但要求对基坑内的液化情况进行重新进行判别。如果液化为严重以下,则不需进行地基处理,于是我单位重新在基坑内分布有较多预制桩的桩间进行了液化判别,结果标贯击数仍然很低(和基坑外的地基土基本一致),液化等级仍为严重。 NQiu>Sg
设计单位根据勘察情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桩需最少外扩5m(规范37页),因为本拟建物场地周围环境有限,无法外扩5m。于是各方很烦恼,没有好的方法解决。 qkC{IBN92
我的意见是,在基坑四周施工一圈维护桩(比如水泥搅拌桩、高压注浆法等),减少坑外土体液化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基坑内仍然采用砂石桩处理,不知道可行否?请大家指导! [L| vBr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设计单位想进行降水,然后施工人工桩,但是本场地土层渗透系数很小,降水难度较大,而且周围也有建筑,降水可能会对部分建筑物有影响。 XC}2G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