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672阅读
  • 1回复

五年定心破“两难”  创新只缘“中国梦”<br>——2008~2012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热点回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t_china
 

发帖
151
土币
799
威望
243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11
  • 作者:
  • 来自:
T~s&)wD  
  又到了一个该对一年国土资源工作总结的时候了。 =E&24  
"EN98^ Sl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最不平凡的五年。国土资源系统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抗击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五年,是中国社会面临快速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土地供应和耕地保护压力大,地灾防治和地质找矿任务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两难”局面。 #m[vn^8B]y  
,wEM Jh  
  五年来,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实施以保发展、保红线为主题的“双保工程”,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一系列重要战果。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国 土资源保护和监管秩序持续向好,国土资源维护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国土资源发展后劲正日益增强。 ri"?, }(  
~l(G6/R  
  今天,我们将带着大家重温近五年历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一个个亮点。 `@4 2jG}*  
c=jcvDQ6W  
  2008 |.y>[+Qb*  
A(q~{  
  ■时间:1月30日 W"W@WG9X0  
4Sg<r,G  
  ■热词: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mG>T`c|r3  
 yQ<6p3  
  ■背景:过去5年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kqT{fs  
2~#ZO?jE6  
  ■任务:一是严格土地调控和监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巩固整顿规范成果,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是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四是大力推进基础基层建设,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五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I h5/=_n  
)WaX2uDA?  
  ■点睛: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核心是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关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重点是要强化调控和严格监管,落实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共同责任;关键在于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制,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切实增强执行力。 dK:l&R  
'Y hA  
  2009 \#uqD\DE  
1f+*Tmc5]Q  
  ■时间:1月15日 5JQd)[Im  
)EhTM-1  
  ■热词:“危”中有“机”坚定信心 FI3sLA  
:X3rd|;kc  
  ■背景:2008年,国土资源系统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国土资源工作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大讨论”凝聚共识,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喜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不断为国土资源管理注入活力;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hu"5*  
$.ymby  
  ■任务:一是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强地质技术信息服务和矿产勘查;严格执法监管。二是健全和落实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征地制度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发展。完善规划计划体系,发挥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加快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综合试验区国土资源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矿政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地质工作。四是切实增强管理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加快“两法”修改论证,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和对外合作,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做好海洋和测绘工作。 9c"0~7v  
)fxo)GS  
  ■点睛: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信心。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危”中有“机”。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高度重视,把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中央决定,有利于形成全党的共识。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氛围和机制逐步形成。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法制改革对统筹保障和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土地、矿产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机遇。  ~Y1"k]J  
B=Xnv*e  
  2010 p5lR-G  
2A dX)iF@  
  ■时间:1月28日 DH}s1mNMP  
w:m'uB%W  
  ■热词:巩固扩大“大讨论”成果 h-z%C6  
0|],d?-h  
  ■背景: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大讨论”凝聚共识,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喜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不断为国土资源管理注入活力;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ZkJY.H-F  
,2=UuW"K  
  ■任务: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开展“双保”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大讨论”成果,力求作风建设常态化,更加主动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有效地加强监管,完善和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更加有力地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更加自觉地推动国土资源制度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qg0u#k5  
x(C]O,  
  ■点睛: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矛盾趋向复杂,国土资源工作的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更为突出。要适应这些要求,破解这些难题。在能力素质上,还需要不断提高。 *D,v>(  
Da9*/  
  2011 [VfL v.8w  
\_iH4<#>  
  ■时间:1月7日 rnzsfr-|(2  
eLHa9R{)B  
  ■热词:高举“两面旗帜” Y;a6:>D%cT  
+=n x|:no  
  ■背景: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资料显示,过去5年来,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56亿吨和3万亿立方米;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矿71亿吨;整合矿区6574个,减少矿业权2.6万个;矿产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尤其是近3年来,无证勘查开采矿产案件发生率下降32%。 |YG)NO  
 y)N.LS  
  ■任务:一是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二是启动实施“358”行动。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四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服务工作。 >m)2ox_B  
PO=ZxG   
  ■点睛:要高举推进新机制、开展“358”“两面旗帜”,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巩固和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成果要持续深化,持久地抓好。 #C;#$|d  
sqq/b9 uL/  
  2012 Z'*G'/*  
uAPLT~  
  ■时间:1月7日 jzu l{'g  
Ymrpf  
  ■热词:打造和完善“六大平台” !5g)3St  
C%x(`S^/  
  ■背景:2011年国土资源工作大事多、亮点多、影响大。中央高度重视,迎来了机遇。五方面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5年,形成了整体工作布局和核心业务体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规整合6年,提升了规范勘查开发利用的水平;国土资源调查评价12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完成,摸清了土地家底;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健全了油气调查、应急救灾等专业机构。 D{&+7C:8.  
BDB zc5Q(  
  ■任务:一是着力完善以破两难为主要内容的双保工程平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着力打造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是着力打造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保障平台,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四是着力打造以维护权益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着力打造以构建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平台,增强管理活力。六是着力打造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_umO)]Si  
;X9MA=b  
  ■点睛:着力完善和打造双保工程、城乡统筹、资源保障、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建设等六大平台,努力做到在用地保障上有新力度,在耕地保护上有新举措,在地质找矿上有新进展,在资源利用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民生上有新成效,推动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工作格局。
专业钻井队
离线nadaloveluna

发帖
83
土币
94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3-08
嗯,辛苦了,谢谢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