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695阅读
  • 12回复

[疑难诊断]关注地面沉降问题(摘录岩土评论员文章),很有意义,大家共同分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hongguoshu
 

发帖
3116
土币
28
威望
9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12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1 人为原因: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地面沉降应该是由人为造成的,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1人为抽取地下水,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孔隙压力降低,有效应力相应增大,从而导致地层的压密,含水层系统受压缩而产生地面沉降。
2石油、煤矿的过度开采,并且在没有采取严格控制地面沉降措施下的进行施工,导致其上和周边的岩土层发生过大的变形造成地面沉降。
3城市重大工程的建设(深基坑的开挖、高层建筑的兴建、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等)。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大量的抽取地下水,高层建筑的兴建给原沉降稳定的土层增加大量荷载,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或多或少对原土层的稳定进行了破坏。
2 自然原因1)地表松散和半松散的沉积土层在重力作用下的密实固结过程。2)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等引起的沉降。3)海平面上升,水位升高,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1 首先应该是控制人为因素,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控制在无严格地面沉降控制措施下进行相关的建设工程施工。
2 建立地面沉降动态监测系统,随时对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对地面沉降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治理。
3 对面沉降严重区域进行回灌处理,对沉降严重的地区采用这种的方法。
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已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总体来说还是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地面沉降重在预防,在掌握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摘自中国岩土网《关注地面沉降问题》,作者郭志柳。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的,从理论上也是可以分析的。

中国书
离线zhongguoshu

发帖
3116
土币
28
威望
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5-12
有效应力方面可以分析,还有基础承载能力方面也可以分析。
不过从固结沉降上面分析,还不是很明白啊
中国书
离线cjz06

发帖
40299
土币
505
威望
3208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5-12
下载学习一下。
Welcome to beijing!
离线sf121

发帖
477
土币
495
威望
8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5-12
1、抽水后不仅仅是含水层压缩,抽水前后水位变化的地层也会沉降。
2、其实自然沉降的很多原因是溶岩地区的溶洞形成的,而不是楼主所说的土体固结沉降,土体在自重压力下的固结沉降很小的。
离线sf121

发帖
477
土币
495
威望
88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5-12
关于岩土评论员文章只能说 不是所有红色的土都叫红粘土,比如风化泥岩、砂岩。
离线sh2014
发帖
*
土币
*
威望
*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5-12
人为原因比较大。
离线hongliu69

发帖
1785
土币
799
威望
-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5-12
地面沉降不等于塌陷,评论员的例子没有加以区分
离线水上花

发帖
29
土币
2684
威望
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5-13
还有地下管道渗漏造成的土的流失
离线duanqj80

发帖
2553
土币
9912
威望
42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5-13
主要是人为因素,过量抽取地下水等等!
离线张芳芳

发帖
191
土币
6305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5-13
下载学习一下
离线lixinhua1986

发帖
1569
土币
8704
威望
449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5-13
教材上有的。学习了
做一个勤奋的人
离线jiemonkey65

发帖
585
土币
39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5-14
挺好的
每一出手,必充满自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