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8月28日新一轮松花江洪峰顺利通过哈尔滨城区,但东北地区的洪灾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报,28日至29日,全省东南部有一次中雨、局部大雨过程,东北地区或将继续面临洪水考验。
这个夏天,接踵而来的暴雨使松花江畔换了容颜。密布的乌云下,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导致松花江、黑龙江、嫩江汛情日渐严峻,山洪暴发,房屋倒塌……松花江流域遭遇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据统计,截至8月19日,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超过3000万人受灾,6万余间房屋倒塌,洪水造成100余人失踪,一些人不幸遇难。
“造成这次洪灾的原因较为复杂。”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王艳姣解释说,大气环流异常是最直接的原因。
王艳姣表示,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副高外围西侧为水汽输送通道,源源不断地将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到我国,偏强的季风水汽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汇合后,向我国东北地区输入异常偏多的暖湿水汽,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造成东北降水持续偏多。
7月以来,东北累计降水量已经超过3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1%,为199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也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值。其中,黑龙江降水量更是达到历史同期最多。
在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维国看来,今年黑龙江冬春两季雨雪较多,“囤积”在江中,没有及时向外排放,造成江河水位较高。雪上加霜的是,我国东三省的“邻居”俄罗斯远东地区也遭遇了洪水侵袭,“水库大量泄洪到下游,殃及原本不堪重负的三江平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
不仅是东北,今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都较常年同期偏多,如华北大部降水较常年偏多两成至一倍。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北方降水量便开始增多,华北地区2010年后降水开始呈现增多趋势,尤其是2012年降水显著增加;东北地区2007年开始降水增多,2010年和2012年降水显著偏多。最近几年,我国主雨带已经表现出显著的北移趋势。
我国北方夏季降水趋势在年代际尺度(即10年到20年时间尺度)上具有偏多—偏少—偏多转换的特征。尤其在最近4年,夏季主雨带位于华北南部—黄淮一带,较2009年之前又略有北移。而今年,主雨带还在持续它的“北伐之旅”。
据介绍,主雨带这种颇有规律性的变化与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是影响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风偏强有利于主雨带出现在我国北方;如偏弱,主雨带往往会南落。
近些年,夏季风的年代际增强非常有利于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而此消彼长的是,近4年南方地区降水总体偏少。
在专家们看来,北方地区降水增多可以说是利弊共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降水增多有利于提高北方粮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但事情的另一面是,降水增多也意味着类似今年东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我国北方雨量正逐年增多,发生极端天气的风险也在提高。北方由于多年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且防御经验有限,因此一旦成灾,损失将难以估量。
专家们强调,这次东北洪灾是人们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不足的警示。为此,他们呼吁总结经验,为未来北方再遇强降雨作好充分准备。
宋连春认为,北方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此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则表示,在水利方面,北方应当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在汛期来前加固堤坝,并且修缮水库。
“水库虽然有拦蓄洪水的作用,但如果是‘病险水库’,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郑大玮建议,对于“问题水库”应当及时进行维修,在旱季水位较低的时候清理淤泥,使其在雨季能做到“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