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基和基础 &
QY#3yj=
} 21j
4.2.1 符合下列的情况,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ft:|/^F&
_@ i>s,
(1)丁类建筑; xVR:;
Jy[
J`Oy .Qu)
(2)6度时各类建筑; t>U!Zal"
{of]/3=
(3)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6D9o08
?*K<*wBw#
(4)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k1$g+(lP
Uh+jt,RB`
4.2.2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H%Y%fQ~^
r69WD
.
4.2.3 存在软弱上、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Mj~${vj
La}o(7=s
4.2.4 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meVUs
SLA#= K
4.2.4.1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 8!j=vCv
31 ]7z
(1)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M/QI9
0QR.
(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F"*.
{aJz. `u\
(3)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1.5倍基础宽度。 A1<k1[5fJ
mG}k 3e-
4.2.4.2 基础队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 MxN]7
ALR:MAXwC
(1)8、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分别大于80KPa和100KPa; +{xG<Wkltz
2k3 z'RLG
(2)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 [s %\.y(q
?-{IsF^
4.2.4.3 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算: {U
P_i2`.
H^v{Vo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fm6]CU1^
i;HH !
TaN
(2)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s=\7)n=,M
7z>+w
4.2.5 地基基础的第二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JWLEc4XK
Y\>\[*.v
4.2.5.1 饱和土液化的第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2;R/.xI6v
u-M] Az-
4.2.5.2 软弱土地基及8、9度时Ⅲ、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MgbW<uAu
y7;
5xF?q
4.2.6 现有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GG>Y/;^
n +dJc
4.2.6.1 天然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验算,其中,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应改用长期压密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TA9dkYlE/
0hZxN2r
fsE=ξsfsc (4.2.6-1) 2?H@$-x>
[EOMCH2Ki
fsc=ξcfs (4.2.6-2) G,/Gq+WX
eHROBxH&
式中 fsE——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KPa); Znq(R8BMW
d5q4'6o,
ξs——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 *p"O*zj
rUvwpP"k
fsc——长期压密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KPa); N
I3(
7rPLnB]
fs——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KPa),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采用; FP@A;/c
"9u-lcQ\
ξc——地基土长期压密提高系数,其值可按表4.2.6采用。 Qq>ElQ@
EUXV/QV{
地基土承载力长期压密提高系数 表4.2.6 %g5jY%dg.r
Z#@6#S`
年限与岩土类别 Po/fs =*[, *A
1.0 0.5 0.4 <0.4 -|$* l
Q
2年以上的砾、粗、中、细、粉砂 <M`-`v6H
5年以上的粉土和粉质粘土 g)n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