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337阅读
  • 3回复

[转载]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nhq198
 

发帖
710
土币
240179
威望
216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01

聚焦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根据市委、市政府《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2014年继续开展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选,本届分三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创新,每类获奖人数10名。

现将经评审产生的30名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主要业绩予以公布,听取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自公布之日起15天内,如对候选人有异议,可向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实名反映,并提供联系方式和书面材料,对实名反映情况者身份将予以保密。

通信地址:上海市南昌路47号4号楼404室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审委员会办公室(邮政编码:200020)

联系人:孙畅联系电话:63856659

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

于翔1974年11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神经电活动与感觉刺激调节神经元树突形态与神经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在nat.neurosci.、neuron、pnas、j.neursci.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通讯作者7篇、共同通讯作者4篇、第一作者8篇,论文他引1500余次。近5年在树突形态发生、突触稳态可塑性和自然感觉刺激调节神经环路发育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发现了细胞粘附分子n-cadherin维持新生树突的新功能;阐明了神经电活动增强稳态调控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早期感觉刺激促进大脑神经环路发育与介导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邓勇辉1977年5月生,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功能多孔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磁学功能、生化传感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功能多孔材料。在adv.mater.、jacs等国际顶级材料和化学刊物发表sci论文72篇,论文他引用超过3300次,h指数为32。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共计45篇,其中if>8.0的论文共29篇,单篇论文引用最高587次,引用频次超过100的论文共计10篇,9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撰写中、英文学术论著各一个章节。获得授权专利12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张显程1979年10月生,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致力于机械工程学科前沿的探索研究,在航空发动机及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预测、损伤容限评定理论及表面改性技术原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5年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迄今发表sci检索论文65篇(其中第一作者49篇,通讯作者61篇)。“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多组元结构的损伤、断裂与安全评定基础理论”2012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季红斌1974年1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发现lkb1功能性缺失突变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普遍高发,并揭示其在肺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机制;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肺腺癌向肺鳞癌的转分化,开辟了肺腺鳞癌转分化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抑癌基因vgll4通过竞争性抑制hpo通路主要效应分子yap与tead的结合来抑制肺癌发生;揭示约90%非吸烟患者来源肺腺癌中的关键驱动基因,并发现新的肺癌驱动基因ret融合,为临床肺癌“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建立国际规范的肺癌临床样本库以及中国人群来源的原代肺癌细胞株。在nature、cancer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0,他引2500多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周永丰1976年8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一直从事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合成与自组装研究,实现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多维多尺度自组装,拓展了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以超支化聚合物囊泡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体系,开展了“细胞模拟化学”研究,为认识生物膜动态变形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提供了启示;合成了支化度可控的超支化聚合物,揭示了聚合物性能和支化拓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今已经在science,chem.soc.rev.,angew.chem.int.ed.,j.am.chem.soc.,adv.mater.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他引2000余次。“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赵维莅1973年8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注重科研创新研究,以“淋巴细胞恶性转化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为研究主题,在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和新药靶的筛选、淋巴细胞恶性疾病靶向治疗的创新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实验血液学课题组作为淋巴细胞疾病研究的新平台。以生物学行为这一独特角度,从淋巴细胞(凋亡、分化)和微环境(血管生成)着手,研究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筛选针对恶性淋巴细胞的新药靶。获得国内发明专利2项。“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徐彦辉1977年3月生,复旦大学研究员。系统地阐明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关键酶催化,底物识别和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推动了我们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为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为靶向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从2004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篇,总影响因子251,被sci他引761次。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包括cell(1篇),molcell(1篇),procnatlacadsci(1篇),genes&dev(2篇),cellresearch(4篇),jbiolchem(2篇)等,总影响因子13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惠利健1974年9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以肝脏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着力于细胞命运维持与转分化、癌化等机理研究,以图揭示细胞命运转变的调控机理,阐明维持细胞稳定类型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对细胞转分化和癌化研究的一系列工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包括nature,cellstemcell,naturecellbiology等。特别是关于肝细胞转分化的研究获2011年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考评优秀)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获得者(终期考评优秀),2014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游书力1975年4月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设计与合成手性催化剂、发展手性催化新概念及新反应。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来,共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其中包括j.am.chem.soc.(10篇)、angew.chem.int.ed.(14篇)、chem.sci.(6篇)等,他引3300余次,单篇他引最高为200多次。研究工作在发表以后多次被synfacts评述,被j.am.chem.soc.选为“spotlights”。一些原创的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已经被国际知名试剂公司实现了商品化。“基于手性膦氮配体的不对称催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樊春海1974年3月生,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并发展了一种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策略,研制了多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器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引用10000余次,2014年入选全球高引用研究者(highcitedresearchers2014)。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被选为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士(isefellow)。兼任美国化学会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副主编,scientificreports,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electroanalysis,particle等杂志编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成果转化类)

王世锋1976年11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潜水医学科研和保障工作。近5年,主持全军后勤科研、军队型号研制项目7项。基于潜水减压修正理论,首创了复杂工况条件下潜水减压修正公式,并实体化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减压保障终端,经应用单位统计,复杂工况条件下潜水作业减压病发病率为零;参与建立的潜水员生命体征监护技术,使潜水医学保障实现从水面到水下的跨越。成果为特大型海油平台建设和国家海洋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海难救助能力大幅提升。“复杂工况常规潜水作业医学保障技术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王满宁1977年2月生,复旦大学副教授。作为技术负责人研制的excelim-04型手术导航系统实现成果转化,在全国30余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开展导航手术2万余例。该系统先后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欧盟ce认证,取得了国内和欧盟等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压低了进口产品虚高的价格,降低了医院采购成本和病人使用负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5年发表神经导航相关sci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论文发表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neurosurgery上,有关提高神经导航精度的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人脑动态建模、定位与功能保护新技术及其在神经导航中的应用”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

杨强1983年1月生,华东理工大学讲师。从事过程减排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发明了细颗粒污染物旋流排序方法、新型旋流分离器和甲醇制烯烃废水处理装置。获授权美、欧及国内发明专利38件(12件为第一、二发明人)。领衔新制定了gb/t25152-2010国家标准1项和hg/t4380-2012化工行业标准1项。研究成果在全球首套商业化甲醇制烯烃与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工程项目中建成了科技示范装置,应用到13个甲醇制烯烃等重大工程的废水处理系统中。“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13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李宗海1974年1月生,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在肿瘤治疗靶点研究及肿瘤靶向药物等肿瘤转化医学领域取得出色成果:首次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构体egfrva和变异体de4egfr,为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靶标;研制了egfr靶向多肽ge11,被国际上广泛应用于靶向基因及药物导入载体的研制;发明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制了抗egfr肿瘤特异表位单克隆抗体ch12;开发了2种肿瘤靶向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等。获得中、美、欧盟专利授权10项,完成专利转化6项,转让经费1000余万元。

陈磊1979年11月生,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肝癌预警标志物及肝癌发生机理研究。尤其在肿瘤相关小rna研究领域成绩显著:率先建立了肝胆恶性肿瘤小rna特征图谱,筛选确定了肿瘤鉴别诊断标志物群;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细胞外泌体囊泡包裹小rna诱导形成肿瘤干细胞微环境,从而促进肝癌进展的理论;主持开展肝癌高发现场大规模人群血清学早诊标志物队列随访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血清小rna标志物水平检测的肝癌早诊预警方案,显著提高了极早期肝癌诊断准确率,并将高危人群肝癌预警时间大幅提前,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主持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课题10余项,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学者”,发表sci论文24篇,申报发明专利6项。

林浩东1978年4月生,上海长征医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创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攻“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学科。发现了两种新的动力神经,发明了一系列新的神经移位手术方法;通过同时修复膀胱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通路,成功重建了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感觉和排尿功能,并发现膀胱功能重建后脑功能区可发生重塑变化;设计了3种新的手术方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褥疮的治疗等多项研究成果,提高了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与应用”201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胡勇1975年9月生,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员。作为“蛟龙”号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攻克了超大潜深耐压结构设计与密封技术、设计准则与安全评估体系、非线性接触和变形协调。作为“机动型”救生钟的总设计师,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前国内唯一国产化的援潜救生装备,并交付使用。“机动型救生钟”2013年分别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申请国防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一),发明专利4项(排名第一),实用新型2项(其中1项排名第一)。

谢静远1975年3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致力于肾小球疾病遗传机制研究,成功定位中国人特有的fsgs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开展国际水平肾小球肾炎及腹膜透析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效提升临床诊治水平。发现肾活检时低egfr、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收缩压的igan患者进展为esrd的风险高。建立新的危险评分系统,可解释预后差异的22.9%,该评分系统已经植入互联网得以临床应用,显著提升预测igan患者病情进展风险准确性。在腹膜透析临床研究方面,开展临床实验比较不同类型腹透管临床疗效,开展动态腹透管造影、ct腹腔造影、mri腹腔造影等新技术,提高了我国腹膜透析并发症的诊断水平。

阚海东1974年7月生,复旦大学教授。从事环境与健康的教学科研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最大规模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我国2012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完成了发展中国家首个大气污染队列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污染疾病负担评估;发现粒径在0.50微米以下颗粒物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日温差的健康危害;发现热浪影响健康持续时间短暂,寒潮危害持续时间较长等;发现急剧的社会环境波动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200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熊红凯1973年7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和多媒体通信研究,针对图像和视频信号的非平稳性,构造了结构化集合表示编码模型,设计了渐进编码多方向滤波器组,提出了结构化字典学习的稀疏编码方法;针对信源-网络-信宿的分布性,提出了渐进传输的组播网络鲁棒效用优化技术,实现了结构化的分布式信源重构方法,建立网络化图传系统。技术应用于电视台直播设备、地铁轨道信息服务系统、生物医学基因组数据的存储,为国际itu视频编码标准做出了技术贡献。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化的视频媒体处理与适配分发关键技术与核心系统”2011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

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企业创新类)

王吉云1976年3月生,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致力于越江隧道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施工管理工作,以盾构法、沉管法施工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先后参与了上海外环线隧道、宁波常洪隧道、轨道交通四号线董家渡修复工程、上海长江隧道、上海长江路隧道、港珠澳隧道等工程。主持完成的《大断面隧道快速均衡施工及非明挖互通互联综合技术研究及示范》、《长江西路超大型泥水盾构施工综合技术研究》经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交通部运输部行业优秀科技人员奖等荣誉。

刘振民1974年10月生,光明乳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乳业科技20年,带领科研团队在“乳制品功能强化策略及其应用关键技术”、“新型发酵乳制品功能评价和研究开发”和“奶酪和稀奶油的研究创新体系的构建”三方面作出重要科技创新与行业贡献。研究成果大部分实现产业化,开发了国内干酪零售和餐饮用新产品,近3年干酪新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77亿元,在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中3项排名第二)。入选2014年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奶酪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主持人。

李小灵1979年6月生,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新船型研发、设计工作。致力于全冷式液化气船的自主研发,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负责研发的超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vlgc)填补国内空白。超前研发推出37500m3乙烷/乙烯专用运输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江南”液化气船系列2012年以来累计获得订单31艘,金额超过20亿美元。推动“中国江南”绿鲸系列散货船在低碳绿色环保性能方面取得领先,其中7.6-20.9万吨系列散货船累计获得订单102艘,订单金额超过50亿美元。获发明专利9项(5项为第一发明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二等奖5项(2项排名第一)。

李光亚1973年10月生,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在电子政务、社会保障、企业服务、民航交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承担诸多国内同类系统之最的城市信息化项目总体咨询、规划设计、技术实施和维护服务工作。在软件工程、中间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方向潜心研发,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科技部863、科技支撑、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等40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课题建设任务,30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指南的制订。“医联工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系统研发与规模应用”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何朔1978年2月生,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金融支付领域信息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参与了两代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建设并作出重要贡献;在国内率先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近场通信(nfc)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移动支付方案并完成产品研发,在智能存储卡设备、手机一卡多应用方案、智能卡空中发卡和远程管理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率领团队成功建设了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联云”,提出了金融云安全理论,攻克了混合虚拟化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云计算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广泛的银联网络的“端云一体化”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云服务架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及产业应用”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张宏程1976年5月生,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先后参与了多个型号防空导弹总体论证与工程研制工作。曾负责完成某型地空导弹总体设计工作,实现了国内首次采用的新型半主动寻的制导技术和新发射方式带来的系统性、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等工程应用,型号顺利定型并大批量装备部队,及时填补了我国防空的火力空白,提高了我军防空战斗力,其多项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作为某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副总设计师,首次实现新型复合制导体制和新型复合结构盖体等新技术的工程应用。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国防专利(排名第三)、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

张绍华1974年7月生,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副研究员。担任国家信息技术治理系列标准负责人,推动国家信息技术治理系列四项标准的研究制订和在重要行业及上市公司的实践应用,促进国内it管控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的形成;并且带领公司在国资和集团管控应用国内领先。创新软件研发和服务模式,服务金融行业、园区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成效突出,负责建设运营的软件服务平台获“上海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罗鸽1977年4月生,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持异丁烯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酸两段催化剂研究,催化剂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的商品催化剂水平,打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垄断,为即将建成的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甲基丙烯酸装置的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创新性的提出由c4路线制备异丁醛和异丁醇的新工艺,并主持相关研究工作,在小试阶段打通了全流程,证明该技术路线可行。获授权的发明专利12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

罗文斌1975年12月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港口规划和工程建设、港口装备技术及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节能环保等工作。先后参与外高桥港区、罗泾港区、洋山深水港建设,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做出了贡献。两次被上海市政府授予“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参与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出版专著《现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与运营技术》和《港口物流前沿技术研究与实践》。“港口物流服务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201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谢应波1982年3月生,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级工程师。读博期间与5名同学组建创业团队,用30万元起步,经过六年多快速发展,公司资产数亿元,年产值近3亿元,创立了3个自主品牌,申请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adamas在国内高端试剂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种类及库存、质量控制水平均排第一,部分产品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和进口限制,每年为国内科研工作者直接或间接降低成本至少6亿元。获“中国青年创业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第三届上海市十大创业先锋”、“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荣获2014年度亚洲孵化器协会最高奖“火炬企业家奖”。(解放日报)

土人
离线wzhf_x

发帖
48
土币
551
威望
6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9-01
都是牛人!
离线issn04510712

发帖
13956
土币
48677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09-09
向科技精英学习!
离线饮水思源

发帖
355
土币
1645
威望
5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4-09-29
牛人,希望后来者居上
看着别人的幸福还能怎么嫉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