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材料结构性问题是二十一世纪重要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用经典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认为材料是均、连续和无限可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先驱们为了问题的简化,而将材料的结构性给简化掉了。但也由于这种简化,对于解决象金属这类比较均匀的材料,起到很好的作用,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但后来者却忘记了这一点,仍然用先驱的方法来解决具有很强结构性的岩土材料,结果可想而知。所以,经典理论的方法,由于其先天存在的假设与结构性材料的本质有着冲突,所以经典理论只能作为一种解决结构性材料很特殊情况下的理论,这就是均匀材料时,可以认为是结构性材料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用来解决一般性的结构性材料问题,显然是有困难的。一般性理论可以解决特殊性问题,但解决特殊性问题的方法,解决一般性问题是行不通过的。所以,必须建立适合结构性材料特征的新的理论方法。
材料结构性的实质,实际上是材料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不是简单的不均匀,可能会非常复杂。不均匀性可能在几何关系上导致不连续性,在材料性质上可以存在物理特性的突变等。而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希望是连续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均匀化的方法。均匀化的理论目前有很多方法。有些是可以参照的。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或宏观上认为材料的连续的,但在微观或细观上认为是认为材料是有结构性的。那么怎么将微细观上的不连续过程到宏观上的连续,方法就是均匀化方法。
在这里我们提出的具体解决思路是:在微细观上取一定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大小应能保证区域中的材料结构可以采用统计的方法来得到可以认为是均匀化后的参数。也就是说不能太小,更具体一点,就是区域中的结构微元数量要足够多,多到具有统计意义。 另外一点,就是认为结构性质可以由其状态来描述。描述结构性材料的状态参数有三类,一类是材料结构的强度;另一类是材料结构的弹性模量;第三类是材料结构的几何变化特征。将这三类参数放到由应力分量、刚度分量和应变分量构成的相空间中,就构成了某一特定结构性材料的状态特征点。将所有可能的结构状态点集合起来,可以构成相空间中的一个状态曲面或函数。我们将这个函数称结构性材料的全状态函数。全状态函数反映了某一材料的整体性质。也就是说材料所有可能的变化在这一函数上都反映了出来。只要我们找到了某一材料的全状态函数的具体形式,就可以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一材料的物质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