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以倡导节能环保和绿色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
早在1990年,英国就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由此带动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形成了不同的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
中国在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道路上,虽然起步较晚——直至2006年才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然而发展的势头却非常迅猛。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普通建筑经过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图面上显示出许多的绿意,但是实际上,他还是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工程;为了整体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热烈的、时兴的理念,也出现过一时兴起的大范围乡村返古气息,而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还得从节约、环保的理念上,来理解、来探求;并不是人为的加上一些、种植上一些花花草草的植物那么简单。
现象 广东建筑刮起绿色生态风
水缸、红砖、瓦片、砂锅盖……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记忆碎片”经过设计师艺术处理,成了雷州樟树湾酒店最吸引眼球的装饰品。雷州樟树湾酒店坐落在风光绮丽的白水沟湖畔,设计师把雷州当地文化融入酒店,中庭“一亩三分地”的水稻田作为文化景观,保留了雷州居民原始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如今新兴绿色生态建筑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在广东乃至全国的许多城市,越来越多的建筑群开始引入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譬如广州这些年进行的‘三旧改造’,就产生了信义会馆、1850、TIT、红专厂等一大批在人文生态环保方面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园区,它们也是广东绿色生态建筑发展最显著的样本。
美国一家旅游杂志曾采用问卷的方式,从世界各地搜索出十大令人惊叹的绿色生态建筑,而大家对其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业内普遍认为,绿色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说是节能型建筑,或称高效益的建筑。用美国建筑师富勒的话说就是“少费多用”;德国建筑师英恩霍文更具体地明确为:“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
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能处理好建筑与人、自然的关系的设计才算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建筑要人性化去考虑,创造出舒适、健康的栖息空间;建筑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与索取,减少浪费、考虑可持续使用、节能环保。“建筑应该天人合一,这种设计现在市场上还未普及,需要大力推广。
2011年7月5日,由日照城建集团开发的“绿色佳园”项目荣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成为日照市首个绿色低碳项目。时隔一年,项目一期1#楼A、B楼座已经封顶,让我们得以一窥绿色建筑的秘密。
1.绿色建筑“绿”在品质
提起绿色建筑,相信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构筑一幅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式的绿意盎然的图景,然而当你亲见绿色建筑实体,一定会大失所望。单从外观而言,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物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并非是绿色建筑才会采用的绿化手段,也不能真正诠释建筑的“绿色”内涵。
简介:在高楼林立的深圳,这是一幢很不起眼的小楼——占地3000平方米,12层楼高57.9米。但在国内的绿色建筑领域里,它却是耀眼的明星——是首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三星级(最高等级)的项目之一,也是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
2.会省钱的建筑
一年节省运行费用120万元
在建科大楼人居环境宣传与公众参与项目申报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由于综合应用了低成本、高效率、本土化的绿色建筑技术,建科大楼的综合造价仅为4300元/平方米,以深圳地区普通高层办公楼的造价水平,实现了三星级的绿色建筑。与深圳地区同类型的办公大楼相比,建科大楼的空调能耗降低约63%,照明能耗降低约71%,常规电能消耗降低约66%,总能耗降低约63%。照此计算,建科大楼一年可节电109.44万度。由于在楼顶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运行首年的发电量为7.56万度,占大楼全年用电量的7%。仅电费一项,建科大楼每年可节约117万元左右。在节水方面,由于采用了中水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大楼每年可节水5180吨,扣除中水系统的运行费用,每年仍可节省费用1.5万元。
建科大楼的环境效益也非常可观。每年可节电109.44万千瓦时,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091.12吨;光伏发电每年7.56万千瓦时,间接减排二氧化碳75.37吨;每年减少污水排放5180吨,非传统水利用率达52%,远超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40%的最高标准。
在大楼的设计者之一、深圳市建科院研发中心总建筑师张炜看来,建科大楼目前得到社会认可,亮点在于建科大楼是采用本土化和低成本的方法实现绿色建筑。“国内外绿色建筑往往给人以奢侈品的印象,不要说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造价惊人,就是国内的绿色建筑,造价也动辄每平方米数万元甚至更高,给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而建科大楼4300元/平方米的综合建造成本,让人们觉得可以接受,许多来参观的人听到这样的造价,纷纷表示可以将自己的建筑建成绿色建筑。”
3. 会“呼吸”的建筑 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大多数办公楼呈“口”字形不同,建科大楼是面向东南侧的“凹”字形,而且两侧略微有错开。“这主要是考虑到把深圳常年刮的东南风引入建筑内部,同时‘凹’字形结构可以缩短室内空间的进深,让尽量多的自然光照到室内。大楼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走廊,取而代之的是每层都有一个半室外平台,供员工进行会谈、休闲和观赏室外风景。”建科大楼设计巧妙地将自然采光效率最大化,采用了遮阳和反光结合的构造设计,遮阳避免了临窗位置的暴晒,同时把自然光反射至洁白的天花板,进而漫射至更深入的室内。在窗户的开窗方式上,建科大楼采用的是中悬窗设计,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从0度~180度选择不同的开启角度,通过对不同速度风力的合理利用,使每个座位都可以享受到自然风。
更为神奇的是,在建科大楼办公区域的桌面上,设有低速送新风系统,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最新鲜的空气中。在5楼的报告厅,不仅每个座位下面都有新风出口,而且报告厅两侧的外墙,都是一扇扇可以转动的门。当这些门全部打开时,自然光和通风都可以进入室内。这种对自然光和通风的利用,还体现在大楼一些常易被人忽视的地方。比如,在常人看来阴暗闭闷的地下室,由于采用了光导管设计,可以把自然光引入地下室,白天可以实现自然照明和通风。在人们看来经常是黑暗封闭的消防楼梯,由于设计师采用全敞开设计,楼梯间通透而亲近自然。此外,在每层的洗手间、复印室和吸烟室等易产生污染的空间,都被设计者巧妙地设置在大楼下风向的西北角,避免对室内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会成长的建筑 与花鸟虫鱼共生
在建科大楼,富有巧思的设计比比皆是。以1楼的水景喷泉和架空花园为例,它不仅是大楼的一处景观,还是一个“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系统。它将整栋大楼产生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后,变成中水重新用来冲洗马桶。再生水池里的喷泉系统替代了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池底装有透明的玻璃,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室的花园。落在建科大楼的雨水也都被一滴不浪费地收集起来,用来浇灌遍布大楼各处的立体绿化。在建科大楼西面,设计者设计了遮阳花架,种满了各种爬藤植物和花花草草,一到春天,俨然是这栋大楼的美丽绿衣,将城市的燥热阻隔在室外。而花架上的花花草草,不仅时常开出美丽的小花,更引得蜂鸟蝴蝶们的光顾,它们甚至在这里安巢筑窝。
除了立体的绿化的“自然外衣”,建科大楼的“人工外衣”也颇具特色。大楼低层区的外墙采用一次成型、整体安装的空心水泥纤维挤塑板,不仅环保,而且强度高、质量轻,同时兼具抗震、耐火、隔音特性。在大楼高层区,设计者采用了一种自主研发的不需要龙骨的超薄铝面复合板外保温系统,既节约了材料,又解决了高区的外饰面和保温隔热问题。此外,设计者还在大楼的西侧立面安装了具有发电、隔热、隔音和通风功能的通道式光电幕墙,加上楼顶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系统,共同为大楼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绿色环境评价标准》这个大的框架,正确处理好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才算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思想观念的彻底改变,尤其对于我们这个经历过百年耻辱,正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活、消费观念来一次彻底的思想改变,实属不易,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才是。
摘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