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好,工程界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认识不同,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W0X/&v,k*
1.按照承载性状分类,桩分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再细分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端承桩。你说的摩擦桩、端承桩是过去简单的分类,既然讨论,就按桩基规范分类来讨论。这个分类,着重于桩的长度、桩侧和桩端土层和岩层情况,桩长变化或桩端土岩变化可改变桩的承载性状。 .Vm!Ng )j
2.端承桩是指桩长较短,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其单桩承载力可用Ra=qpaAp计算。
`.dX@<
3.CFG桩施工多采用长螺旋中心压灌桩,长螺旋钻机仅可进入强风化岩,对泥岩等软质岩可进入中风化岩,其形成的桩为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而不是端承桩。 }Km+5'G'U
可将桩端进入强风化岩或中风化软质岩的桩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桩端为岩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 Q= DP# 9&
4.也有采用人工挖孔桩或旋挖桩进入硬质岩形成的灌注桩与土复合构成复合地基; +*2 ]R~"M
5.复合地基可按桩体变形分为“单刺入变形模型”或“双刺入变形模型”,除上述4构成的复合地基可认为是“单刺入变形模型”,其余的复合地基均为“双刺入变形模型”,工程上应用的复合地基基本上多为“双刺入变形模型”,也就是说桩端下卧层存在变形; la7VeFT
6.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均可构成复合地基。工程应用时,端承桩建议应用于桩基础,应用于复合地基工程意义不是很大,因为通过提高桩身标号和桩的直径等措施就可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可充分发挥其端承优势,并可严格控制建筑物沉降量。 RKu'WD?sdH
Z*EK5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