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河口水文 bNPjefBF
一 径流 ;*$8iwBQ_
珠海市位于珠江河口区域。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源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流经贵州、广西,到广东珠海磨刀门入南海,其(马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380亿立方米,占珠江径流总量的77.1%;年内径流相当集中,汛期(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7,7%。椐1986年实测洪水分配比计算,磨刀门年径流量为762.2亿立方米,鸡啼门145亿立方米,虎跳门111.1亿立方米。 /hj9Q!
二 潮汐 @#O|
珠海市海区潮汐主要是太平洋潮波经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传人以后,受地形、河川泾流、气象因素的影响所形成,属不正规半日潮,出现潮汐日不等现象。 Z_ FL=S\
全市各站的年平均潮差均为1米左右,属弱潮河口。由于河道地形、潮波因素影响,海区潮汐的涨潮历时不相等。在珠江口附近,涨潮平均历时约5个小时30分,落潮平均历时约7个小时。沿口门河道上溯,如马口(西江)落潮平均历时达9个小时,涨潮平均历时只有4个小时30分。在外伶仃和担杆岛,涨潮平均历时则大于落潮平均历时。又由于天文因素和摩擦力影响而发生潮间隙,即月中天时与高潮时的相差时间。在万山群岛等岛屿,高潮间隙7个小时30分--9个小时30分,而海岸附近则为10个小时左右。 ZkVvL4yIK
珠江各口门,实测最高潮位一般为2.0--2.5米。沿海岛屿如三灶、横琴等地,最高潮位为1.50---2.00米,而最低潮位为—1.80---—2.00米。 MRY)m@*+6
因受太平洋台风和南海台风影响,使沿海增水。据统计,1848—1949年,珠海地区遭受台风暴潮灾害60次,暴潮水位多在2米以上,最高可达3.37米(1938年7月27日斗门县白蕉) 4m g
7f^[+
三 潮流 余流 ?@uK s4
潮流运动形式多是往复流,如磨刀门主槽涨潮流向指向西北,落潮流向指向东南;离岸较远的三灶附近,则有旋转流形式,并以顺时针方向为主。整个海区都是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而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短。据灯笼山测站资料,多年平均进潮量为1850立方米/秒,落潮量为3400立方米/秒。 %RR|QY*
据1980---1981年调查资料,磨刀门一鸡啼门海区,汛期以下泄余流为主,主槽表、中、底层最大流速分别为75.8、68.3、66.1厘米/秒,流向1300—1800;枯季仍以下泄流为主,表、中、底层最大流速分别为47.9、19.9、21,2厘米/秒,流向多变,一般以西南向为主。 H9a3rA>
四 盐 度 <`VJU2
盐度受径流和潮流等因素制约,因而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春、夏、秋、冬季,在磨刀门至崖门口的表层盐度分别为<10、<1、<1、<1,而在担杆岛附近则分别为34.5、32.09、34.5、33.5;底层盐度比表层分别高9、4、1.6。 H]n0JG9K
五 泥沙 i|! 9o:
(一)河流泥沙 8"I5v(TV
流经珠海市入海的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及泥湾门五大口门,前四大口门年输沙量分别为2341万吨、496万吨、363万吨和509万吨,合共3709万吨,分别占珠江年入海输沙量的33%、7%、5%和7.1%,合共占52.1%。 `OpC-Z&
(二)口外海滨泥沙 W0 ,"V'C
珠江上游的泥沙进入河口区后,由于岛屿和各种动力条件的影响,在高栏岛、三灶至淇澳岛一线水域,形成一条沉积带。但泥沙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季,在桂山一横琴一三灶一南水一黄竹湾一线以北,水深10米以浅,悬移质含沙量大于0.1千克/立方米;表层含沙量小于底层;枯季前期,高栏岛北面水域,表、底层悬移质含沙量分别为0.2---0。228千克/立方米、0.23---0.295千克/立方米;枯季后期,大忙岛、高栏岛以北、南水岛东西两侧,直到三灶东南的海区,表层含沙量大于0.15千克/立方米。 07WIa@Q
季风和台风是形成波浪的主要因素,珠海夏季多东、东南和南东向波浪,冬季则以东北向波浪为主,如荷包岛附近,南东方向波浪频率占42%。口外海滨平均波高0.9—1.9米,一年之中,冬季波高大于夏季。海区波浪的平均周期,一般在4.0--5.5秒,受台风影响,波浪周期在下半年达到最大值,荷包岛1982年10月发生过一次平均周期为1l,3秒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