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摘要】四川成都平原地区主要为冲洪积成因,土层以粘性土、砂土、卵石组成,对其采用想应更加适合的勘察手段,选取适合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式。
【关键词】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旋挖桩、载体桩、高压旋喷桩
在四川的成都平原区域内,冲积平原占很大面积,该区域上部覆盖地层主要为较厚的Q3、Q4地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圆砾、卵石、漂石。成因以冲洪积层为主。地下水埋深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在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主要用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试验、对于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一般用标准贯入试验可以测得其物理力学指标。对于圆砾、卵石、漂石就得用重型动力触探或者超重型动力触探测得其物理力学指标。勘察中基本以原位测试孔为主,鉴别孔起校对作用,判定土层是否与原位测试的结果相符。在漂石较多、较厚的区域,动力触探几乎不能使用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回旋钻钻进,因不同地段密实度不一样,空隙率不一致,常常会导致钻进过程中塌孔、漏浆。所以在钻进中采用植物胶护壁或者采用导管跟进钻探。在本区域内需注意对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Q4时期的粉土、粉砂、细砂应判定其液化性,评价液化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及措施。
在岩土评价中一般低层建筑常采用粉质粘土、粉土、及砂土可以做基础持力层,中高层采用圆砾、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因砂卵石属透水层,地下水埋藏较浅的话,常常需要做降水处理。所以在基础选型的时候因综合分析其各种因素考虑其经济型和适用操作性。
砂卵石地区因为地下水浅、透水性好,直立性差,桩的选择一般都不采用人工挖孔桩,基本都用机械成孔,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成桩工艺有旋挖桩、载体桩、预应力管桩。
在砂卵石地区采用旋挖桩工艺主要问题就是护壁,对于孔深较小的桩基,可采用护筒护壁。若孔深较大,就不宜采用护筒, 需采用泥浆护壁,对于密实度较好的地层可采用一般泥浆护壁,但对于石松散易塌碎石土层,所需泥浆要有足够的密度和粘度,因此需要配制高浓度泥浆。可考虑膨润土,烧碱和CMC(高粘度纤维素)提高泥浆的粘度,这样的泥浆粘土颗粒悬浮均匀,沉淀少,性能稳定,对直径较大的钻渣都可以直接上浮,护壁效果良好,这样才能满足了钻孔的需要。
载体桩在砂卵石区域内根据设计要求可做地基处理,也可直接做成桩基础。在砂卵石地区中从粘性土、粉土、砂土、到碎石土均可以作为载体桩的桩端持力层。成孔方式为冲击挤土成孔,在使用时应考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管桩一般采用中密或者密实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选择采用该桩也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砂卵石地区的地基处理:砂卵石地区的地基处理主要用于提高承载力、减小压缩变形及消除液化作用。
常用的处理方式有换填、振冲碎石桩、旋喷复合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于处理粉土、砂土、及液化土,桩体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粒径在20~150 mm。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确定,处理范围通常都大于地基面积。对一般地基,在基础外缘宜扩大1~2排桩;对可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应扩大2~4排桩。振冲碎石桩全长范围内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检查桩的密实度及桩径。桩体的密实度控制指标按超重型动力触探取值。
高压旋喷桩在砂卵石地区可用于处理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坚硬黏性土、含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过多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程度。应通过高压喷射注浆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技术参数。高压喷射注浆法,对碎石土中的卵石、块石、漂石呈骨架结构的地层,地下水流速过大和已涌水的地基工程,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应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标准贯入试验规程》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载体桩设计规程》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