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大家在讨论这个题,议论的主要两个点。一、基地压力、附加压力; 二、H与Ho判断时是否扣除基础埋深判。下面谈一下我的看法,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啊
。
关于(一):题目明确告知按《地质手册 五》推荐方法答题,题目、手册见下图。(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如果结构考试里面题目出现这种提示,那么按其他规范做法应该算不得分,而且这种提示一般出现在按不同规范计算结果有出入的情况)
从《手册》和真题可以看出,二者均是描述为 “
基底单位压力” ,在这里并没有 “
附加” 一说。那么为什么会有大家的“附加”一说的讨论呢,我认为有两点:①《手册》中公式用了符号
Po ,而大家习惯思维默认它为《地规》中的附加应力;②受2012年真题影响,因为当年真题给出的为“基地附加应力”。但是,《手册》公式处符号解释直接说明了 “
设建筑物基底单位压力为Po” 。故我认为可直接用题目200KPa代入计算Ho,不再考虑扣除什么岩土自重。
关于(二):判断稳定性时,H是否扣除基础埋深。还是从《手册》中符号解释:“
H---巷道顶板的埋藏深度” ,问题就在这里。理解①抠字眼从地面算起到顶板底处距离;②从基底到顶板底距离(2012真题解法)。
个人观点认为,此问题可以理解成本质上就是在两个支点上放上一块板,板上作用一个荷载,求板在荷载作用下支点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那么此时,建筑物基底单位压力(Po)可视为板上的荷载;H可视为板厚,板厚对应的就是土压力作用下的摩擦力(因为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岩土被挖除,不能提供摩擦力)。所以
个人认为 “
H=洞顶距地表距离-基础埋深” ,也符合真题做法。
以上是我对这个题的个人看法。另外,既然说到这个回归规范问题,那就再讲讲我个人在复习过程中的一些习惯或者啥(不知道怎么描述),就如复习的时候遇到历年的争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题我怎么理解的,按照我理解的规范条文是这题怎么做的,然后再尽可能多的找到争议解法,然后最重要的是找出一两个最自己认为最符合规范要求的解法,其他的争议方法可以作为一个“举一反三”的作用。个人极端的想法是,我是打工人,我为我的工作成果质量负责,怎么衡量质量是否合格,那就有一条“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假设万一哪天我符合强制性标准的项目出了事故,那也不是我去吃牢饭。而且总工、教授、专家也不会替我吃这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