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P1
$RdkR
,{:qbt
muyouhedao给出了一个 某边坡防护框格梁破坏案例的图片和分析 ,我给出了他的原因,图片可参见他的帖子。以下是他给出的原因: d_$0
6<\dQ+~
工程及地质概况:该工程现场为浙江某高速公路人工开挖边坡。山体岩性主要为火山凝灰岩,风化严重。表层覆盖较厚的碎石土,较松散(如第一张图区域1示),渗透性好。坡体坡度较大,约60度。 A3 TR'BFw-
={o4lFe3v(
破坏过程及其分析:施工过程中,边坡底部的混凝土挡墙只施工到破坏区右侧(如第一张图区域3所示),破坏区框格梁全部支撑在一级边坡的马道上(如第一张图区域2所示)。梅雨季节到来时,顶部排水措施不利,坡体及坡体后缘与水快速渗透到松散碎石土中。a,雨水增大了坡体土的重量;b,雨水润滑土体、岩体接触面,形成贯通滑面,为表层松散土滑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c,框格梁底部的一级边坡(岩质)由于风化严重,再加上水的作用,无力承受框格梁传递下来的荷载(框格梁约15m高)。在前面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框格梁底部基础逐渐失稳,锚固在框格梁上的锚索被拉断或抽出,最终产生整体垮塌破坏。 ;dZZOocV1
F3!6}u\F
经验教训:a,要重视框格梁底部基础的承载能力。b,在边坡岩土体较松散时,谨慎使用锚索加固,松散岩土体容易产生收缩应变,使锚索短时间内产生过大的预应力损失,最终使锚索失效。 _]'kw [
4?(=?0/[
本人有不同的见解,大家来讨论一下: d/oD]aAEr
我觉得用防护框架梁是很合理的,不是方案思路本身的错误,而是方案的细节不完善以及施工中的问题。并且方案的不完善不是这个破坏的真正原因,施工中的问题才是导致破坏的具体关键。 %<Qv?`B
很明显的一个设计失误是顶部后缘没有设置截水沟,还有锚索框架本身就应该有适当的排水措施。水分入渗加速了土体软化和底部的掏蚀,使得底部基础承载力大大减小。 F\;l)
第二个失误就是坡度太陡而坡高太大,实际上15m的坡高,坡比应该都达到了1:0.65,即差不多达到60°了,这时候应该在中间8m处放坡,至少设置一个2-3m平台,这样就把一半的荷载给分卸出去了。 |,n(9Ix
第三个问题是它的底部应该设置一定的基础承台,并且格梁应该大部分嵌入坡体而不是出露地表。 {be|G^.c
第四个问题是施工中的问题,格梁是几个块体一起破坏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我感觉很诧异的问题是,如果有锚索或锚杆,是不可能连锚杆或锚索全部整体的下滑下来。那么问题就是施工中的锚索或锚杆是否真的嵌入了锚固的尺寸以及达到了锚固设计的要求,锚索或锚杆哪去了,框架破坏了,这是个浅层的破坏,这么多的锚杆或锚索是不会从这么深的孔洞拉拔出来的,他们哪去了?如果施工中把设计的锚固和锚头都做的很好,浅层的地表破坏是不会导致整体框架的破损, Q rSO%Rm1*
因为锚杆(锚索)框架的防护机理是锚索(锚杆)防护深层的滑动,而框架梁防护地表的破损,并且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即使坡面被掏蚀镂空,锚杆(锚索)还是能把它固定在坡体上,有点像伸出地面的框架。 ''9K(p6
可以看出是新修的防护措施,所以本人感觉很迷惑,楼主能否继续给出更好的图片和说服性的理由,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