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2V`sg.!
一、桩头打碎、桩端不到位。 'Lb-+X,
1.桩顶碎裂,其产生的原因是: E"|LA[o
(1)桩的制作质量差,如桩身原材料质量差,制作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配合比不当,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等。 (E.,kcAJ
(2)管桩制作时,桩头严重跑浆,形成空洞。 RIDzNdM>U
(3)蒸汽养护时蒸养制度不当引起混凝土脆性破坏。 ;[ag|YU$Y
(4)桩身混凝土龄期不足。 S3oSc<&2
(5)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 wx,yx3c (
(6)预应力主筋的墩头高出桩端面。 L9Gxqw
(7)打桩锤选用不当:锤过重,锤击应力太大易将桩头击碎,锤过轻,锤击次数增多,易产生疲劳破坏。 4Sq[I
(8) 施打时桩锤、桩帽和桩身轴线不能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产生偏心锤击。 jhN]1t/\X
(9)桩帽太小、太大、太深,或桩头尺寸偏差。 $aFCe}3b<
(10)桩帽衬垫材料太薄或未加衬垫,或未及时更换。 ~)k OOoH
(11)遇到孤石、硬岩面时继续猛打。 @},25"x)
(12)贯人度要求太小,总锤击次数过多,或每米锤击数过多。 uN)o|7
(13)遇厚度较大的硬隔层需贯穿时易打碎桩头。 e{<r<]/j
(14)在厚粘性土层中停置间歇时间太久再重新施打时易打坏桩头。 ('u\rc2R
(15)送桩器尺寸不合适或倾斜时使桩头击碎。 F/ODV=J-
(16)勘测资料失实,推荐的设计参数不准;设计不当、选型不优、持力层选定不恰当、桩长规定不符合实际,加大施工难度;桩布置过密。 `qnNEJL,
2.防止措施 v9t26>{~
选用质量好的桩;改变不合理的施工工艺;重新设计,改变持力层选择,或变更桩径,增加引孔或射水等措施,迫使桩端到位;或改变柱距;改变锤重和桩帽。 s$,gM,|cK
3.事故后处理对策 rrSs Qq
废弃破碎的桩,或截去碎桩头,接着浇筑混凝土成复合型。拔出桩,重新打增加引孔等措施补适量静压桩。 2{sx"/k\A
二、身强度不足,桩身破碎。 Z"T#"FDIr
1.主要原因有 gq^j-!Q)Q<
(1)桩身(特别是桩头)混凝土强度低,配筋不足。 2qF
?%
(2)遇到孤石和裸露的岩面仍硬打,桩尖尤其是平头十字型桩尖易击碎。 /7)l 22<
(3)平头桩尖部分嵌入岩层、部分仍在土层时也会引起桩尖破裂。 :E>"z6H
(4)接桩时接头施工质量差引起接头开裂。 aU)NbESu
(5)多节桩的底桩沿倾斜岩面滑移时易使上面的接头开裂。 =y$|2(6
(6)电焊焊接时自然冷却时间不够,焊好后立即施打,焊缝遇水如淬火易脆裂。 %}nNwuJ
(7)对接时接缝间隙只用少数钢板填塞,锤击时传力集中引起接头破损。 )Uk!;b
(8)管桩制作时漏浆严重或管壁太薄。 `=zlS"dQ
(9)蒸养制度不当,桩身混凝土变脆。 nSM8o<)H
(10 )打桩锤选择不当,锤击数过大,桩身疲劳。 Y$%z]i5
(11)打桩时未加桩垫或桩垫太薄,或末及时更换。 )M!6y%b67
(12)打桩时桩时桩锤、桩帽和桩身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007(k"=oV
(13)桩身预应力值不高,不足以抵抗锤击时出现的拉应力而产生横向裂缝。 %)|pUa&
(14)管桩内腔充满水时进行锤击易使管桩产生纵向裂缝。 LL}|#%4d
(15)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人时又遇到坚硬的土层时易使桩断裂。 fXV+aZ
(16)桩身由于各种原因倾斜过大产生偏心锤击。 w4m)lQM
(17)桩尖进入硬土层后倾斜过大,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而将桩身折断。 ds*N1[
*
(18)桩在堆放、吊装和搬运过程中已产生裂缝或折断而在使用前又未加认真检验。 a%"27
n(M
(19)沉桩完毕露出地面部分末加保护,受施工机械的碰撞而断裂。 8{t^< j$n
(20)基坑开挖时操作不当引起桩身大倾斜大偏位而折断桩身。 J ^y1=PM
2.防止措施 8)wxc1
提高桩身质量;改变不合理的施工工艺;改善锤、桩帽与桩的对准同心度;加强桩头结构。 m~#f L
3.事故后处理对策 o<Esh;;*nm
或拔出重打;或补桩;或对桩桩周灌浆固化,发挥桩—土—承台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