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Ty=}A MMyE
3.1 地形和地貌 VZ8L9h<{"
上海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较为单一。勘察场地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机务维修区,属于河口、砂嘴、砂岛地貌类型。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在3.0m~4.0m之间。 jKzjTn9{E
3.2 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H|Ems}b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分析,场地地基土按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工程性质并参照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自上而下可分6层,土层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⑦层。缺失上海市统编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层。 XebCl{HHp
(1)第①层根据土性和颜色分为①1和①2两个亚层: ?D_zAh?pW
a.第①1层 素填土 灰黄-褐色,含植物根茎,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杂填土,结构松散,在场地中遍布。 ?@_dx=su
b.第①2层 浜填土 灰黑色,含有机质,主要为淤泥,稍臭,分布在暗浜中。 (rJvE*
(2)第②层根据土性和颜色可分为②1和②3两个亚层 yFSL7`p+
a.第②1层 褐黄-灰黄色粘土,可塑,中压缩性,含铁锰结核,无摇振反应,土面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暗浜中缺失或变薄。本层地质年代为Q43,成因类型滨海~河口。 PsLCO(26
b.第②3层 灰色砂质粉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3,成因类型滨海~河口。 c\Dv3bF
(3)第③层根据土性和颜色可分为③和③夹两个亚层: X_lNnk
a.第③层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含云母,土质不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2,成因类型浅海~滨海。 Z(L>~+%
b.第③夹层 灰色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有摇振反应、无光泽、低干强度、低韧性,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2,成因类型浅海~滨海。 /?sV\shy
(4)第④层 灰色淤泥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土质均匀,无摇振反应,土面光滑,高干强度,高韧性,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2,成因类型滨海~浅海。 ,O}zgf*H;
(5)第⑤层根据土性和颜色可分为⑤1a、⑤1b和⑤4三个亚层: `d8TA#|`
a.第⑤1a层 灰色粘土,软塑,高压缩性,夹贝壳、少量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土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1,成因类型滨海~沼泽。 |fUSq1//
b.第⑤1b层 灰色粉质粘土,可塑~软塑,中~高压缩性,含钙质结核,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41,成因类型滨海~沼泽。 tVO x
c.第⑤4层灰绿色粉质粘土,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分布在部分区域,本层地质年代为Q41,成因类型溺谷。 o! 8X< o
(6)第⑦层根据土性和颜色可分为⑦1和⑦2两个亚层: =["GnL*!0
a.第⑦1层 草黄色砂质粉土,中密,中压缩性,含云母,夹薄层粘质粉土,土质不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在场地中遍布。本层地质年代为Q32,成因类型河口-滨海。 P.o W#Je
b.第⑦2层 草黄-灰色粉砂,密实,中压缩性,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夹薄层粘性土,本层未钻穿。本层地质年代为Q32,成因类型河口-滨海。
:9<5GF(
地基土分布规律及变化情况详见《地层特性表》及《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后)。 `JRdOe
3.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Db$-
(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9 iv>
经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测得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原位测试数据,统计汇总于附表《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并说明如下:
Dg@6o
a. 表中给出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设计时可根据安全使用情况,结合统计参数,酌情采用有关统计值。 /W9=7&R0
b. 标准贯入击数N为实测值。 ,0~=9dR
c.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最小平均值。 MYjCxy-;A
d. 第③夹层由于土质不均匀,指标离散性较大,其定名是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合野外鉴别、静力触探综合确定。 &b_duWs
(2)静力触探试验成果 bu]bfnYi9
静力触探成果表见《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及《静力触探测试成果表》(附后)。 PF.HYtZqK
3.4 地下水 -a3C3!!
本场地浅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勘察期间由钻孔中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0.4-2.8m之间。 }sFHb[I &
表3.4 勘探孔水位埋深一览表 FW2} 9#R
孔号 K1 K2 K3 K4 K5 K6 K7 K8 K9 K10 y3x_B@}BY
水位埋深(m) 2.8 0.4 1.5 1.3 1.6 1.5 1.8 1.8 2.4 2.1 }5K\l
孔号 K11 K12 K13 K14 K15 K16 K17 K18 K19 K20 c0@v`-9
水位埋深(m) 1.6 1.8 1.5 1.7 0.7 2.1 1.8 0.8 0.8 1.3 8:f(PN
孔号 K21 K22 K23 K24 K25 K26 K27 K28 K29 m*1=-"P
水位埋深(m) 1.7 1.8 1.3 1.4 1.1 0.6 1.6 1.3 0.8 PYZ8@G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上海市常年一般水位为0.5~0.7m,变化一般离地面0.3-1.5m。设计时地下水埋深按不利条件考虑,可取0.5m或1.5m。 x-[l`k.V
经调查,拟建场地及周围未发现地下水污染源。经采取地下水样分析,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III类场地环境中的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第3.2.5条,由于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根据经验,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则地基土对混凝土亦无腐蚀性,故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D8Tca\v
D3]_AS&\
j0J6ySlY
3.5 场地地震效应 K&/W cuP&
(1)场地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U-@\V1;C
根据本次勘察地层资料,按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01)的有关条文判别,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Ⅳ类,设计特征周期:多遇地震时,设计特征周期取0.9s,罕遇地震时,设计特征周期取1.1s。 8W{R&Z7aL
(2)液化判别 K$4Ky&89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20.0m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的第②3层砂质粉土、第③夹层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③夹层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可初判为不液化。对第②3层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判定结果见表3.5,该层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各标贯点均不液化,经综合分析,判别本场地为不液化场地。 NunT1ved
表3.5 液化判别表 PH6uP]
孔号 地层 标贯深度 7*sB"_U2
(m) 粘粒含量 .m
.v$(
ρc(%) 实测标贯击数(击) 临界标贯击数(击) 液化否 139_\=5|U/
K1 ②3 2.8 7.9 8 4.18 否 j:0z/gHp$
②3 3.8 3.1 12 7.26 否 zQ6otDZx
②3 4.8 2.0 11 7.98 否 c5JxKU_
K14 ②3 3.3 12.6 5 否 (UCWSA7oc
②3 4.3 7.3 6 4.92 否 jN'zNOV~
②3 5.3 8.2 6 5.01 否 ='(:fHhhX
K18 ②3 2.3 13.2 5 否 i9d.Ls
②3 3.3 9.6 5 3.96 否 K#>B'>A\
②3 4.3 5.3 8 5.78 否 |g~.]2az
K24 ②3 2.8 9.8 7 3.75 否 ]c08`
②3 3.8 5.5 11 5.45 否 y@F{pr+dA
②3 4.8 7.8 15 4.95 否 !( /dbHB
K27 ②3 4.3 7.4 7 4.89 否 4XRVluD%W.
②3 5.8 14 4 否 lyP<&<Y5
(3)抗震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Gd!y,n&s
由于拟建场地存在软弱土,古河道及暗浜,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判定,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HM`;%0T0(
3.6 不良地质现象 =oBV.BST u
经勘察,场地内有四处暗浜分布,暗浜内主要为素填土、浜填土。暗浜最大深度约3.0m。具体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2vynz,^ET
本场地均位于古河道分布区,缺失上海市统编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场地东南部分布有第⑤4层灰绿色粉质粘土,因第⑤4层不作为桩端持力层,就本工程而言无大的影响。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7a2uNt,X
WH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