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联合应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交通厅 四川省水利厅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公路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华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铁西南科学院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以西部地区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西电东输”工程,以“南水北调”为代表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极端环境下铁路建设工程及国家高速铁路、公路网建设工程等的相继实施,为我国岩土与工程理论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提供很多机遇,同时也向岩土与工程的同行们提出严峻挑战。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两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受灾面积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由于其震级高、释放能量大、持续时间长,同时又主要发生在地质环境条件本身就异常脆弱的龙门山山区,地震使大量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同时还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次生地质灾害。针对汶川地震出现的新情况,经主办该会议的四大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对会议的具体安排进行调整和补充。
会议议题:
1 西部大型工程建设的岩土与工程问题:(1) 岩石高边坡工程;(2) 深埋长隧道工程;(3) 高坝与大水库;(4) 复杂介质的交通干线建设;(5) 复杂场地的大型民用机场
2 西部特殊岩土环境问题:(1) 人类工程活动与环境问题;(2) 气候变化与环境灾害;(3) 环境岩土工程与资源可循环利用;(4) 西部特殊地区环境条件与工程建设
3 理论探索与新技术:(1) 岩石与土力学理论;(2) 岩土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3) 西部地区重大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与治理技术;(4) 岩土勘探、测试、监测与施工新技术;(5) 岩土工程信息技术;(6) 岩土工程机械与仪器设备
4 增设会议议题:(1) 四川汶川地震专题,主要讨论的议题为地震机制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建筑与结构抗震;(2) 岩土与工程教育专题,主要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与用人单位实际用人需求等角度,探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3) 规范建设专题,主要探讨相关领域规范、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问题
5 其他:(1) 大型岩土工程实录;(2) 发展战略与联合应对挑战;(3) 岩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4) 境外岩土工程
会议论文征集:
论文题目由论文撰写者根据大会主题和议题自由选定。会议论文应为未经发表过的最新成果。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所提交的论文进行审查,目前大会已收到学术论文270余篇,经学术委员会初审,提供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126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将通过正常审稿程序从大会所提交的论文中择优选取25篇论文进入正刊,另选25篇进入其增刊(正刊和增刊论文一般均被EI检索)。其余被本次大会选中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在正规出版社出版。论文格式请严格按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投稿要求编排(登陆网站:http//www.rockmech.org,点击“投稿须知”一栏,下载论文模板)。论文篇幅应尽量控制在6页以内(大会特邀报告论文可不受此限制)。
由于新增会议议题,经主办该会议四大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将提交论文全文最终截止时间推迟至2009年1月31日。请各位同行根据公布(新增)的会议议题,积极踊跃地撰写会议论文(可直接提交论文全文),尽快发送到会务组。
会议地点:成都理工大学
会议时间:2009年6月11~18日
2009年6月11日 报到注册(正式代表:800元;学生代表:400元;陪同代表:400元)
2009年6月12~14日 学术大会
2009年6月15~18日 会后考察
会后考察路线:(1) 线路一:成都—雅安—大渡河—康定—丹巴(地质灾害及水电开发工程);(2) 线路二:成都—都江堰—岷江—九寨沟—黄龙(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3) 线路三: 成都—西昌—锦屏一、二级水电站(长隧道与高坝);(4) 线路四:成都—都江堰—映秀—汶川—九寨沟—黄龙(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
大会具体联络人:
许 强:028–84077988,13880536030;E-mail:
xuqiang_68@126.com,
xq@cdut.edu.cn郑 光:13880780614;E-mail:
flywing140@163.com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610059
大会网站:
http://www.gec2009.com 大会论文电子邮箱:
gec2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