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199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版。
3 监测仪器埋设及监测方法
3.1 水位监测
3.1.1 测量仪器
电测水位计
3.1.2 水位观测井的埋设
水位观测井的埋设采用钻孔埋设法,当钻机钻到设计位置后,用清水冲孔,然后沉放井管。井管由下部实壁沉砂管、中部过滤管和上部实壁管组成。实壁沉砂管下口应封死,过滤管外应缠好滤网。下管采用直接提吊法,使井管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在下部实壁沉砂管部位填黏土球,井管周围填滤料,滤料应高过滤管上端0.5m左右,滤料顶部用粘土填实,避免地表水流入。
观测井的井口应高出地面0.3~0.5m,上面用顶盖盖紧,以防止异物落入堵塞水位管。埋设结束后,在水位管附近插小红旗作为标识。
3.1.3 观测方法
将电测水位计探头缓慢放入井管内,直至电测水位计发出“嘀”声后,记录标尺读数。反复多次,以平均值作为水位值。
观测井埋设结束后,应连续几天逐日观测水位,取读数稳定后至少3天的水位平均值作为初始水位。
3.2 桩顶水平位移及土体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3.2.1 测量仪器
全站仪、水准仪、测微器、铟钢尺。
3.2.2 水平位移监测标志的设立
(1)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标志的设立
水平位移监测标志采用旋进式强制对中观测墩标志,其对中标志是用20mm直径不锈钢杆(长度适当),一端按棱镜连接杆螺纹尺寸加工,将加工好的不锈钢杆垂直焊接在带中心孔的普通钢板上,螺纹部分露出刚板面,使其适合仪器旋紧。观测墩浇注在支护桩桩顶,与支护结构形成整体。水平位移观测墩的埋设可以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坡顶观测标桩的设立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共用一个监测点,监测点的埋设采用埋标法。测量标志由不锈钢制成,高70mm,埋设在各级平台外侧。具体的埋设方法为:首先,在监测位置开挖一个倒置棱台状的土坑,下底边长300mm,上底边长600mm,高0.4-0.6mm;然后,用混凝土回填,并将测量标志平嵌于混凝土中。
3.2.3 监测网的设立
对于本次基坑变形监测采用变形监测三等精度,其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表 3-1 变形监测三等精度要求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m)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为满足精度要求,拟设立水准测量三等监测基准网及垂直位移二等监测基准网。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表3-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参数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三等 6.0 ≤450 1.8 ≤1/100000 9
≤350 2.5 ≤1/80000 6
表3-3 测量与保护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参数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二等 0.5 0.15 0.3
0.4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且设在变形范围以外。在监测期间需每月进行一次复核,对一些变化较大的基点要及时纠正。
3.2.4 观测方法
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准监测,监测次数不少于两次,确定水平位移监测初始值。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坐标法,平面控制采用两级控制。在远离基坑影响区域外设立个若干基准点,构成平面监测网,对基准网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边角联测,得到基准点的高精度坐标。并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来判断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在上述监测点附近布设监测工作基点,每次监测时,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测量出工作基点平面坐标,再根据工地通视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其中的任一个工作基点上,测得各监测点在上述坐标系统中的平面直角坐标,通过两次观测所得各监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监测点位于施工范围内,为了防止监测标志在施工中被破坏,保证测量数据的连续性,必须对其加设保护装置。为此,可以在标志外套保护管,并设置警示标志,易引起注意。
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观测同样采用两级控制,即在远离基坑影响区域外设立以及基准点,构成控制网;在监测点周围布设监测工作基点,每次监测时,将仪器架设在基准点上,根据前后两次观测所得各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到本次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工作基点需要定期进行校核,对工作基点的坐标进行修正。
为了防止观测标志在施工中被破坏,将在观测标志周围的混凝土平台上围放砂袋或明显障碍物,并设置警示标志以引起注意,从而保证监测点的安全及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3.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3.3.1 测量仪器
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
3.3.2 测斜管
选用优质Φ70mm带“十”字内导槽的高精度PVC塑料管,测斜槽管管底须封口。
3.3.3 仪器埋设及保护
对于土体内的测斜管,埋设方法:首先,直接在土体内钻孔到进入强风化岩1m,然后将测斜管插入。埋设测斜管时,应注意使一对“+”字导槽对准测试方向,在接长测斜管时,应注意使上下导槽对准。测斜管埋至钻孔深度位置,将管与土层之间的孔隙用中粗砂填密实。
测斜仪埋设安装好后第三天,测出测斜的初始值和平面坐标,并大致记录周围地面标高,初始值可取连续三次测量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或取其中一次的测量值。
测斜管应高出地面0.5m左右,并在四周一定范围内用警戒带围住,以防止人为不慎破坏。测斜管顶用与测斜管配套的管盖盖住管口,以防止异物落入管内,并用小红旗作为保护标识。
3.3.4 观测方法
采用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进行观测,为减小误差,观测时采用双面观测的方法。
3.4 孔隙水压力监测
3.4.1 监测仪器
孔压计、频率读数仪。
3.4.2 仪器埋设
孔压计的埋设采用钻孔单孔单埋的方法进行埋设,即用钻机在预定位置土体内钻孔至指定深度,然后用中粗砂回填孔压计安放位置以下0.5m孔深,将孔压计放入孔底上0.5m位置,再用中粗砂回填0.5m孔深,最后用膨胀土回填至孔口。孔压计的埋设位置横向间距宜小于0.5m,垂直间隔为每4m安放1个。
孔压计埋入之前要先测读一下读数,待放入孔中后再测读一次读数,等压入孔底后还得再测读一次读数。其中第一次读数(频率值)是与率定频率作对比,以检查孔压计是否正常;第二次测读数测得的是当时的静水压力值,可作为稳定初读数,或与稳定后的压力值对比,确定初读数;第三次读数测得的是孔压计安装的超静孔压。埋设过程中如发现孔压计存在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进行修复或补埋。
3.4.3 观测方法
用频率读数仪读取传感器的数值,换算出孔隙水压力值,然后通过对比前后两次的孔压值确定其变化情况。
3.5 锚索拉力监测
3.5.1 监测仪器
压力环传感器、读数仪。
3.5.2 传感器埋设
把传感器套在拉锁里并安装在锚固区,然后再施加预应力,如图3-1。
图3-1 锚索压力环传感器安装图
3.5.3 观测方法
用读数仪读取传感器的数值。
3.6 钢管支撑应力监测
3.6.1 监测仪器
表面应变计、读数仪。
3.6.2 传感器的安装
将传感器用焊机点焊在对应的钢管支撑的侧表面上,每根钢管支撑设立1个应力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安装1个表面应变计。
3.6.3 观测方法
用读数仪读取传感器的数值。
3.7 基坑巡视
3.7.1 检查内容
有无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塌坑、雨淋沟、散浸、冒水、渗水坑或流土、管涌等现象;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草皮护坡植被是否完好;有无兽洞、蚁穴等隐患;滤水围堰趾、减压井(或沟)等导渗降压设施有无异常或破坏现象。
④围堰基:基础排水设施的工况是否正常;渗漏水的水量、颜色、气味及浑浊度、酸碱度、温度有无变化;基础廊道是否有裂缝、渗水和蚁穴、兽洞等。
3.7.2 检查方法
常规方法:用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石蕊试纸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
特殊方法:采用开挖探坑(或槽)、探井、钻孔取样、投放化学试剂、潜水员探摸等方法,对工程内部、水下部位或基础进行检查。
3.7.3 检查记录和报告
每次巡视检查均应做出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除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还应将本次巡视检查结果或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4 测点保护
为了保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需做好各类监测测点的保护工作,该工作应由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单位埋设完成每个测点,应通知施工单位,并插上小红旗等地面标识,并用警示带将测点周围1m范围围上,以防止测点破坏或人为触动;
(2)监测单位在测量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测点的状态,对存在测点异常或危机测点安全的施工应立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为了减少施工工作对测点的扰动,由施工单位负责在测点四周1m范围处砌筑混凝土块,测点周围1m范围内应在基坑开挖完成并稳定后再行施工。
(4)施工单位应配合监测单位做好测点的维护工作,对不经意破坏的测点,应按监测单位的要求,无条件调配机械配合监测单位做好测点的修复工作;
5 监测频率及监测预警值
5.1 监测频率
表5-1 监测频率表
项目 基坑开挖至基坑开挖支护结束后一个月 基坑开挖支护结束一个月后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2-3次/周 1次/周
坡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2-3次/周 1次/周
水位观测 2-3次/周 1次/周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2-3次/周 1次/周
锚索拉力监测 2-3次/周 1次/周
钢管支撑应力监测 2-3次/周 1次/周
孔隙水压力监测 2-3次/周 1次/周
注:下雨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开挖完毕和桩基础施工完且变形已趋于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不小于每个月一次;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可结束观测。
5.2 预警值
表5-2 监测预警控制情况统计表
项目 累计值
(mm) 变化速率
(mm/d)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60 5
坡顶沉降监测 80 5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60 5
水位观测 1000 500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50 3
锚索拉力监测(设计抗拔力380kN,设计锁定荷载250kN)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的70% —
钢管支撑应力监测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的70% —
孔隙水压力监测 荷载设计值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