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公路隧道仅有30多座,总长度约2500m。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6.0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公路隧道也不断向山区延伸并飞速发展,截止08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5426处、总里程为3186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56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98倍。应该说,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由世界隧道大国走向隧道强国。现就隧道建设技术进步进行小结。 U3UKu/Z
回顾公路隧道建设技术20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进步: adCTo
一、建立和完善了公路隧道技术规范体系 , ZisJksk
20世纪80年代,公路隧道建设初期主要参照铁路隧道的相关规范。随着公路隧道的大量兴建,公路隧道界对行业规范的要求日趋强烈。80年代后期,交通部开始着手隧道规范的编制工作,相继编制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990)、《公路隧道施工规范》(1995)相继出版。此后,《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03)》。 B|fh 4FNy
与此同时,其它相关行业或专业的规范,如地质勘察、建筑防火、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环评水保等都逐步增加了公路隧道相关规范内容,使得公路隧道建设有了完善的规范、指南、标准系统,这为我国山岭隧道安全、经济、环保的修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建设经验的日趋丰富,对原有规范的修订工作也相继展开。2004年修订出版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不仅吸取了行业国际先进经验,同时,还吸取了大量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如小净距、大跨隧道)等,标志着我国公路隧道规范体系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修编后的《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已提交出版社、《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正在修编中,《公路隧道设计细则》也正在编制之中。 $m
hIXA.
完善的规范体系,为我国公路隧道飞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chO|QY
二、山区公路隧道修筑技术长足进步 <^+x}KV I
随着新奥法的推广,以钻爆法开挖为主的山区公路隧道修筑技术在我国日趋成熟。我国隧道建设者完全掌握了山岭双洞四车道隧道、双洞六车道隧道、双洞八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大跨连拱隧道(双洞六车道、八车道隧道)、小净距隧道、大跨小净距隧道(双洞六车道、八车道隧道)、以及隧道改扩建等修筑技术、大型地下立交建设技术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使得公路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其中部分难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除了广泛吸取瑞士、奥地利、挪威和日本等公路隧道技术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外,我国业内人员也展开了大量的自主创新性的科技攻关,使得我国在公路隧道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建设技术,如高承压水、岩溶地区、黄土地区、高海拔、高寒、高烈度地区隧道建设技术、环保型洞口建设技术、长洞短打快速施工方法等。各种建设技术的日趋成熟,提高了我国隧道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在我国西北地区,还开发了湿陷性黄土隧道技术,隧道保温技术、隧道洞内软基处理技术等。 w(,K
三、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突飞猛进 9`a1xnL
交通工程学在我国是在70年代引进的。近30年来,高速公路在我国从无到有,特别是近10年来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长大高速公路隧道也随之出现,隧道长度由过去的百余米发展到现在的7、8公里甚至18公里的超特长隧道,促使隧道交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从早期的仅在洞口设置标志、洞内划设标线和简单照明,到后来的隧道配备通风、照明、消防、监控及综合节能自动控制等设施。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已成为包含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多学科、多专业、多系统的复杂集成。我国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30年来,我国隧道科技工作者在工程实践和应用中,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新,使得我国在隧道运营管理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许多方面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有些技术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i>*|k]
我国公路隧道照明从无到有,从普通的白炽灯到莹光灯、高压钠灯,再发展到近年来的无极灯、LED灯、COSM(科斯莫)灯等新型照明灯具,在节能、环保、安全及照明控制理念等多方面均有长足发展和进步。 Xl/SDm_p
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技术也随着公路隧道建设不断向长、大方向发展而发展。全射流纵向通风、竖井集中排风的分段纵向式通风、单座竖井送排式分段纵向通风方案、3段的联合送排式纵向通风、4段的联合送排式纵向通风(如秦岭隧道)等不同的通风方式在国内应用推广,标志着我国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成熟与成功。 r%:Q(|v?
隧道监控从上海延安东路隧道与深圳梧桐山隧道开始采用,此后,在成渝高速公路的中梁山隧道、缙云山隧道等高等级公路的隧道,通过引进国外设备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实现了隧道监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监控理念、系统架构、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关设计规范、设备技术条件等也从无到有,逐步完善。 A'zXbp:%
正是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突飞猛进,才有可能使得双洞总长36公里、世界规模第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得以安全通车运营,才支撑起麦积山隧道、新七道梁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群、雁门关隧道、西山隧道、泥巴山隧道、方都山隧道、龙潭隧道、雪峰山隧道等超特长隧道的成功建设。 {zckY
四、水下隧道建设技术日趋掌握 yuef84~
我国水下隧道的建设起步晚,且在江海河底修建公路隧道技术难度大,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在穿越崇山峻岭时修建了众多山岭隧道,而且在一些跨海湾、海峡、大江大河处,也已建成或正在规划不少的公路水下隧道或公路、铁路两用的水下隧道。我国大陆建成和在建的水下公路隧道已达30多座,其中上海穿越黄浦江已建有8条水下隧道,广州、上海、南京、武汉、宁波、青岛、长沙等还在计划或修建更多的越江隧道工程,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东通道工程于2005年8月动工,预计2010年建成。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到黄岛工程也已于2006年底动工,全长6.17km。在上海,崇明长江通道工程于2004年9月动工,今年底投入使用。这些工程建设令国人骄傲,令海外惊叹。依托这些水下隧道工程,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重点科学技术攻关,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极大推动了我国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建设。可以说,我国已掌握了钻爆法、盾构法和沉管法水下隧道建造技术。这为我国庞大的水下隧道建设计划储备了技术和人才资源,并具有参与国际重大水下隧道工程项目竞争的实力。 {fd/:B 7T
五、公路隧道养护技术正在启步 rT#2'-f
随着公路隧道的建设跨越式发展,提高公路隧道运营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刻不容缓,根据国内调查研究表明,相当比例的既有公路隧道存在渗漏水、衬砌裂缝等病害现象,直接威胁隧道内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为了减少隧道病害对隧道和公路交通正常运营的影响,我国在公路隧道养护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快速健康诊断、病害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评价、病害处治、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与集成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形成我国隧道病害处治设计和对策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
Ed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