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k[A~)~
钻孔灌注桩目前在沿海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根据本人的施工实践,对其中一些主要的质量通病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期望通过与同行们相互交流,达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fk5$z0 /
Fo.p}j+>
1 缩径 Od]B;&F
d,XNok{
1.1 产生的原因 bCfw,V{sce
]yAOKmS
(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G2 {R5F !
+3d.JQoKl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砼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E7`Q=4@e
v\ <4y P
1.2 防治措施 0wE)1w<C~
l>D!@`><I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K)ue@?
nhImO@Q: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c,L{Qv"n{
]1)#Y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E;a;$p
8?4/
2 断桩 EvGKcu
lHI?GiB@
2.1 产生的原因 /6@$^paB
k [eWhdSw
(1)砼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7*>(C*q=
/D~MHO{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AfC$T
qe_qag9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砼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X%R )
}}X<e
2.2 防治措施 |T+YC[T#v
V2oXg
(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g;-6Hg'
w:3CWF4q]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c2~oPUj
[kKg?I$D@B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yO8G-Z0
'z$!9ufY,
(4)经常检测砼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2]'cj
N / Fa^[
3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n/J+g
e13' dCG
3.1 产生的原因 Y+Cqc.JBQ
[J\! 2\Oo
(1)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 q Oyo+hu
*z
}<eq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砼倾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余桩截后,桩身内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这时,常会携带部分遗留在气包内的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 /I~(*X
hOM#j
(3)水下砼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流动性变差,终灌导管起拔后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c.{t +OR
5J2tR6u-(
3.2 防治措施 I~T~!^}U
_%@ri]u{ov
(1) 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 f\X7h6k8{
%(ms74R+
(2) 砼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砼在管内的深度控制,管内深度越深,砼倾入速度越应放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内满管砼,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内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避免。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 z;lWr(-x
W{X5~w(
(3)加适当缓凝剂,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Fx3 X
b~Un=-@5a
4 钢筋笼上浮 B#, TdP]/
Z" N}f
,
4.1 产生的原因 vT;~\,M
i:n1Di1~E
砼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产生一种顶托力,使钢筋笼上浮。 6QX2&[qWS
~vV+)KI
4.2 防治措施 F-GrQd:O=
d 6=Z=4w
(1)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E6+ 6
ftRzgW);
(2)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gxCl=\
a~wlD.P
(3)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导管埋入砼表面应不小于2 m,不大于10m。如果钢筋笼因为导管埋深过大而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补救,补救的办法是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 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这时可以看到,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当然,如果钢筋笼严重上浮,那么这一补救措施也不一定会十分奏效。 _r?.%]\.
<G /a-Z
5 “烂桩头” K-Fro~U
I!u fw\[
5.1 产生的原因 PwS7!dzH-
,jJbQIu#
(1)清孔不彻底,桩顶浮浆过浓过厚,影响水下砼灌注时测量桩顶位置的精度。 Co^GsUJ
EncJB
(2)导管起拔速度过快,尤其是桩头直径过大时,如未经插捣,直接起拔导管,桩头很容易出现砼中间高、四周低的“烂桩头”。 V]6CHE:BS
D[Kq`
(3)浇筑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局部坍塌,影响测量结果。 rtT*2k*
v@Bk)Z
5.2 防治措施 eD)@:K
DgGG*OXY
(1)认真做好清孔工作,确保清孔完成后孔口没有泥块返出;在空孔较长的桩内测量砼上升面时,应控制好测量重锤的质量。通常认为使用5~40mm碎石砼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5kg 左右;使用5~25mm 碎石砼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kg 左右。在设计桩顶与地面距离<4 m时,通常认为使用竹竿通过手感测量砼面更直观,精度更高。 CH] +S>$
b>'y[P!
(2)砼终灌拔管前,应使用导管适当地插捣砼,把桩身可能存在的气包尽量排出桩外后,以便精确测量砼面。也可通过导管插捣使桩顶砼摊平。 1JY3c
M
6 \NBU,lY
6 灌注砼时桩孔坍孔 -m_H]<lWZ
j%Wip j;c
灌注水下砼过程中, 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 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如用测深锤探测砼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w'&QNm>
@%
.;}tC
参考资料: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