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问题研究模型的建立发展趋势探讨

作者:刘孟 2010-04-04 21:27 阅读:2245
现在地质问题研究模型的建立:
由于地质工程问题由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诱发产生的,一方面是地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等,一方面是力学因素。
在研究问题时,先弄清楚地质情况,利用已有地质资料、踏勘、物探化探等手段查明地层岩性、岩体等级、构造情况等,进一步建立地质模型,并将地质模型概化为物理模型。
在弄清力学情况,对岩石、岩体做力学实验、并对结构面做原位实验,在综合考虑水的作用。得出岩石、岩体、结构面的各种力学参数。
将力学参数带入到地质模型中,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各种解析法或者数值法得出模型的相关数据。
在施工中用这些数据指导施工,施工中的信息反馈给这个模型,修正这个模型,是这个模型更加完善,然后用这个模型在指导施工,再反馈,再修正……


那么,以后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相应的改进、该如何改进、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 此帖被刘孟在2010-04-04 21:33重新编辑 ]

最新评论

起步 2010-04-12 08:17
       看看现在国内各顶尖学报,就知道了,这事很难,我们没有把原型观测、原位测试、模拟实验放在首位,而更多的是去搞文字游戏,搞理论拟合、回归模拟,这何时是个头。有关试验的数据公布和相关细节的报道太少了。要是这几大岩土工程的学报刊物,每期都录用70%有关一线的论文(贴近实际工程的),而不是优先各项基金、高校,那么这个事才仅仅有开始的希望,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积累太少了。可能一线的人员撰写的论文不能那么华丽、完美或者存在更多的滑稽,但我想10%的真实和原始数据的真实反映,也比90%的推倒、验证、漂亮的图表,而没有真实的数据支撑更有实际意义和推动作用。
       每每看到沈珠江老先生在《理论土力学》一书前几页中,有关土力学发展的展望和评述,每每看到张苏民先生在90年代《军工勘察》《工程勘察》上发表的有关现状评述和未来发展的期望,每每看到卢肇均先生90年代的若干堪称完美的经典论文,看到高大钊先生热情高涨出版的时髦的网络答疑整理笔记(推荐阅读)。我就心情低落,愤愤不平,20年过去了,岩土工程的支撑性基础科学、试验在我国发展了多少呢?
[ 此帖被辰晨在2010-04-12 08:29重新编辑 ]
illusion_110 2010-04-16 10:54
反正现在没看到希望。
fjj77tsl 2010-04-24 22:41
  看看现在国内各顶尖学报,就知道了,这事很难,我们没有把原型观测、原位测试、模拟实验放在首位,而更多的是去搞文字游戏,搞理论拟合、回归模拟,这何时是个头。有关试验的数据公布和相关细节的报道太少了。要是这几大岩土工程的学报刊物,每期都录用70%有关一线的论文(贴近实际工程的),而不是优先各项基金、高校,那么这个事才仅仅有开始的希望,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积累太少了。可能一线的人员撰写的论文不能那么华丽、完美或者存在更多的滑稽,但我想10%的真实和原始数据的真实反映,也比90%的推倒、验证、漂亮的图表,而没有真实的数据支撑更有实际意义和推动作用。
       每每看到沈珠江老先生在《理论土力学》一书前几页中,有关土力学发展的展望和评述,每每看到张苏民先生在90年代《军工勘察》《工程勘察》上发表的有关现状评述和未来发展的期望,每每看到卢肇均先生90年代的若干堪称完美的经典论文,看到高大钊先生热情高涨出版的时髦的网络答疑整理笔记(推荐阅读)。我就心情低落,愤愤不平,20年过去了,岩土工程的支撑性基础科学、试验在我国发展了多少呢?
回梦仙游 2010-04-28 21:51
我是岩土新人,关于优秀论文,学报这方面你能推荐一些么?
青羽儿 2010-05-04 18:15
我认为您说的有些道理  但是不注重理论,不根据实验,提高工程应用的重要性,这是片面的,是大跃进的体现。论坛里的很多是工程师,技术人员,大家认为一些专业杂志都是做个实验,理论说了一堆,其结论对工程上,施工设计方面好无用处,这并不正确,各位采用的新的地基处理方法的时候并没考虑他的基本原理,”饮水不思源“。

举几个例子。1:我们研究软土的基本理论,知道软土含水量对压缩性影响大,因此我们软基处理时需要加强排水能力,通过一些室内试验,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我们知道采用堆载预压可以加速排水速率,加速固结度,减少次固结压缩量。在此理论上我们发明了真空堆载预压。后来我们知道土的导电性,我们又发明了电渗排水固结法。那么如果没有前人做这些大家看似毫无意义的理论性研究,如何有这些新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出现。

2:前几天有版友发帖说他以前是就认为,我只要规范学的精就什么都搞定,结果发现地质沉积环境这个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很重要,比如我们去查规范沿海海洋相沉积的软土和内陆河湖相沉积的软土在工程性质有很大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细粒含量以及含水量,间接影响到压缩性,强度等不同。而规范上统一都是叫软土,顶多分个地区,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做试验得到数据进而判别规范上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否相同。

当然我赞同你现在很多研究是花哨的,不切实际的,但是基础研究很必要也很重要,它关系到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要记住,太撒基最开始发明的是土力学而不是岩土工程处理技术。
leqilang 2010-05-11 04:24
向前辈们致敬,向同行们学习了。
caicai 2010-05-13 20:35
也许就是我们什么时候都想着“有用”,我们的科技才落后别人那么多。每个人都想着做有用的研究,可谁又能说得清现在看似没用的东西,以后会很有用呢。
w_yf 2010-05-14 14:41
向前辈们致敬,向同行们学习了
ccf617912 2010-05-23 19:32
模拟来模拟去都是与真实情况不符的。
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